•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农村厕改别变成“造景工程”

    刊发时间:2025-07-25

    A3版

    作者:

      近日,媒体曝光山西稷山县多个农村公厕“只能看不能用”,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锁门闲置,沦为摆设。农村公厕建而不用,不仅浪费财政资金,更背离了提升人居环境、造福一方的初衷。

      农村厕改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是惠民生的务实之策。近年来,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干净整洁的农村公厕为村民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但在厕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有的地方“为改而改”,新厕设计缺陷大、质量差、保障弱,导致长期闲置;有的地方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生搬硬套搞“一刀切”;有的地方厕污处理“最后一公里”难打通,配套设施迟迟不见动工……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体现现代文明水平,想真正把好事办好,一点“花架子”都要不得。

      一些地方农村厕改沦为“造景工程”,究其根源,还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冲动作祟,没有把农村厕改作为一项让农民真正得益的惠民事业来干,而是以“迎检心态”将之当成作秀的机会。这不仅是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作风问题。

      上级部门应树立科学的考核导向,要对农业农村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全面排查,查查有没有脱离地方实际、有没有损害农民利益、有没有浪费国家资金?要用制度手段铲除好大喜功心态的生存土壤。

      厕改工程建设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禀赋和百姓生活习惯等因素,量力而行,采取适宜的改厕模式、建设标准;还应加强日常维护,“建得起”更要“用得好”,确保政策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全流程惠民。

      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把农村厕所建好用好,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省心、舒心、暖心、顺心。

      新华社太原7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