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鸡枞
刊发时间:2025-07-28
A3版
作者:张燕燕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年蜗居在办公室,很少有出差和下乡的机会。
2025年7月8日,得以从办公室中解脱一日,到四排山乡下乡,车子沿羊耿线经东老村到达乡政府老寨村驻地。近一个月来雨水连连,一路上,泥石流造成的道路坍塌时有发生,路旁的树木随着泥土与泥水一同下坠,横亘在道路两侧,泥泞的路上隔一段就有一个蓄着黄色泥水的大水坑,看不清深浅,车辆涉水而过,溅起比车身还高的水花。
道路两旁的红土地里,栽种的玉米、烤烟、姜、甘蔗等等,在大口大口地“吮吸”着雨水拔节生长,一派欣欣向荣、茁壮生长的样子。
工作结束准备回县城,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指了一条更好走的路,与来时的老路正好是相反的方向,经芒翁村沿耿沧二级公路便可以到县城,一路都是硬板路,最让我们惊喜的是,这条路上有许多卖鸡枞的村民,还有三个鸡枞收购点。
村民有的骑着摩托车背着竹编的小背篓,有的开着三轮小摩,货兜里放着塑料框,背篓里、塑料框里放着的都是连泥带土的鸡枞。或者如我偶遇的佤族老人背一个化肥袋挎包手里拎着一个透明塑料袋,透过袋子我一看便知道里面是鸡枞,同行的同事嫌少,却刚好适合一个人吃饭的我。
我问大妈:“鸡枞怎么卖?”大妈问我:“你们有秤吗?”“我们没有秤,我们一袋估着买,你看看要多少钱?”“20元。”我伸头看了一下袋子里的鸡枞,一二十朵的样子,巴掌大的只有两朵,其余都是小的,罢了,遇见就是缘分,她刚好走到我们掉头的路口,我们刚好选择了这条新路,佤族大妈眼巴巴望着我,可我翻遍全身都没有现金,最后还是同事翻找出20元现金借给我。回来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找到鸡枞要去卖的村民,其中有一箩筐是极好的黑色鸡枞骨朵,可是因为我们没有称而没有交易成功,不然这样品相的用来煮水鸡枞绝对美味至极。
回到家已是傍晚7点,我急忙打开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将鸡枞从袋子里取出,洗鸡枞是非常讲究的,清洗时不能沾染铁气,所以不能用刀刮也不能用刀切,我于是找了一根雪糕棍,用来刮去附着在鸡枞上的泥土,刮泥土要轻轻地、洗鸡枞也要轻轻地,快了容易折断鸡枞秆。
今天的这袋鸡枞一共有27朵,我因为不谙厨房之事,买了青椒和大蒜打算鲜炒一盘做晚餐菜肴,但是这27朵鸡枞撕开来足足有满满一小盆,我一时兴起想要炸成油鸡枞,从来不下厨的我,为了这盆山珍也是拼了,打电话问,上网查制作步骤。热油倒入锅中,放入鸡枞、大蒜、草果粒、青椒,炸了半个小时,开始香味扑鼻。
第二天一早,我将昨天买鸡枞的经历告诉同事,大家纷纷说周末也要去四排山乡买鸡枞,我告诉他们一定要走芒翁这条“鸡枞路”,另外,一定不要忘记带上现金和秤。
到四排山乡买鸡枞,这已经成为每年菌季小城居民的“规定”动作。中午,我们在乡政府食堂吃饭的时候,我就听副乡长说,在四排山乡,有生意头脑的佤族同胞已经形成采、收、洗、煮、售一条龙的鸡枞产业,每年鸡枞季,村民找鸡枞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能卖到好价钱。当地还没有临时收购点,收购点的老板寻找劳动力来清洗、油炸鸡枞,油炸好的鸡枞装瓶销往省内外,一个鸡枞季,可以增加好几万元呢。甚好,又是靠山吃山的村民们致富的新路子。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