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刊发时间:2025-07-28

    A1版

    作者:吴明美 谢天寿

    临沧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夏日时节,临沧各个村落皆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凤庆县小湾镇箐中村,村民自发投工投劳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尖山村,百亩桑园绿意盎然,机器人在自动化小蚕繁育中心往返忙碌;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忙乐村,上千亩芒果林中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绿美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合盘活闲置资源,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宜居与群众增收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径。

      

    规划引领——

    科学布局绘就乡村新图景

      走进凤庆县洛党镇鹿鸣村立宽自然村,统一色调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凉亭长廊点缀,绿树红花环绕……干净、舒适、宜居的空间,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而这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

      近年来,鹿鸣村通过“庭院美化”“村庄绿化”化村为景,在不断刷新村庄“颜值”的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嵌入文化底色,让村子颜值、气质得到大提升。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鹿鸣村的实践是临沧科学规划布局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以“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努力构建“不搞一刀切、彰显乡土味” 的规划体系,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既符合地方特色,又满足群众需求。

      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我市各村呈现出各美其美、各有特色的发展新貌。

      ——昔宜村依托交通便利且濒临澜沧江的优势,以建设“江畔渔村”为主题编制村庄规划,引导村民改造提升民居、建设民俗客栈、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成功跻身 “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凤庆县勐佑镇中和村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流转,连片种植千亩荞麦,将荒山坡打造成“云上花海”景区,辐射带动256户村民增收。

      ——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秉持“依山就势建村、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不仅入选云南省优秀村庄规划典型案例,更为后续的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环境提质——

    扮靓村庄激活“美丽经济”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持续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两污”治理行动。2024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91%、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8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2.23%、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6.72%。

      环境蝶变催生多元业态。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产业激活新动能、迸发新活力。临翔区博尚镇勐准村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打造星空餐厅、马术俱乐部、傣族风味农家乐等特色文旅项目,将绿美的“颜值”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幕布村“新村民计划”吸引艺术家、康养师、户外教练等人才入驻,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创意工作室+康养民宿+训练基地”,形成“一院一主题”的旅居综合体,年接待旅居客超10万人次。“鲁史古镇探秘之旅”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市7个村被评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

      2024年,临沧市完成乡村旅游收入121.65亿元,同比增长15.2%。

      

    治理创新——

    多元共治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临沧的答案是:创新治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2024年8月,临沧创新推行“自然村长”工作机制,承担“担任片区总网格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主动排查化解矛盾、优化提升人居环境”5项职责任务。

      一年间,“自然村长”各展所长:临翔区蚂蚁堆村田杏丫片区“自然村长”王铂俊化身电商达人,让“蚂蚁珈言”飞出大山;镇康县蔡何村何家寨片区“自然村长”李强成为“产业红娘”,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沧源佤族自治县嘎多村一号片区“自然村长”李正华依托务工协会搭建就业桥梁,组织5000余人次就近就业……

      他们将“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用双手描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旺”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我市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文化赋能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强化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努力成风化俗,塑造现代乡村文明新气象。

      如今,在临沧广大农村,生态宜居的底色日益鲜亮,群众增收的渠道持续拓宽,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未来,临沧将继续深耕生态与发展的协同之路,让美丽乡村既有“看得到的风景”,更有“摸得着的幸福”。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