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茶香能致远
刊发时间:2025-07-31
A1版
作者:严兴勇 王明世
双江县坚持党建赋能,采取“一村一策”模式,引导广大产茶村结合实际创新发展——
最是茶香能致远
“每枝茶尖上要留一批根叶,不能把嫩叶全摘掉,这几枝叉子长得太密,需要把它修除,按照一芽二叶、三叶的标准采摘……”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公弄村小户赛自然村古茶园里,茶农宝长云正指导工人科学采摘鲜叶。
当下正值夏茶采摘加工的黄金时节,也是宝长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从茶叶采摘到加工,他都要认真把好每一道关。
小户赛自然村有农户223户934人,有可采摘面积6456亩,百年以上古茶树8869株,是双江县保留古茶园最多、最完整的村寨。近年来,小户赛茶在业界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受到市场因素等方面影响,目前正面临着茶价下滑、销路不畅等困境。
寻求更多出路已经成为当下茶叶发展的关键。为节约生产成本,公弄村通过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以5至10户为一组成立互助组,采取户帮户的方式进行茶叶采收。“我家的这批摘完又去帮你家,不收工钱,不管伙食,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投入。目前,村里鲜叶平均价格每公斤10元左右,如果用工每人每天150元,还要管三餐,除去成本后就没有什么收入了。”宝长云算了一笔账,采用这种方式,他家今年的夏秋茶可以节省近3万余元的采茶工钱。
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小户赛村还按照“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走好生态有机发展路径。村党支部组织专家团队及企业围绕“四无一有”标准等,对茶叶种植合作社社员开展茶园管护培训和茶叶初加工、电商直播技术培训,确保茶叶品质,守好品牌底线,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从茶园管护,到茶叶加工,我们把‘卖茶叶’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变为‘卖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做优小户赛茶品牌。”宝长云说,今年来,已加工茶叶5吨多,价格虽总体比去年低,但是不存在滞销情况。
近年来,公弄村党总支在带领茶农破解销路瓶颈的同时,积极走好茶旅融合之路。
“我们按照村党总支引领、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依托茶叶、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华侨橘子园-公弄-小户赛-古茶谷乡村茶旅精品游线,建成了布朗族文化传承基地和旅游接待中心等标志性项目,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俸傣忠说,全村建成一批茶家乐、农家茶坊、乡村民宿等,推动旅居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让企业、合作社、农户、村级集体经济多方共赢。今年来,接待游客量达2.2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达60余万元。
为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双江县坚持党建赋能,采取“一村一策”模式,引导广大产茶村结合实际创新发展。
“我们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企业成立党支部等的方式,把党组织建在茶产业发展链上,引导茶企向园区聚集发展,组织企业、茶农抓实茶叶精制和名山头茶规范,推动茶叶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双江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刀正平说,目前,双江县已成功打造“勐库大叶种茶”公共品牌,有233款茶产品使用,茶叶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有品牌关键还要有销路。双江县以“党组织引领、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开设常态化“直播助农”专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今年来,依托官方抖音账号“中国双江冰岛茶荟”等平台,累计直播50场次,成交11.4余万单,销售额达2194万元,覆盖全县30余个精微小产区,帮助400余户茶农实现创收。
此外,双江县坚持“柔性引才、本土培育、回引乡贤”原则,抓实人才引育,引进培育一批普洱茶界名家加入团队,成立“三茶统筹”研究院、“江用文专家工作站”等茶叶研究机构,充分挖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深层次内涵,有力推动全县茶旅融合、品牌选树、种植加工等方面发展,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