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防溺水,这些常识请收好

    刊发时间:2025-08-01

    A3版

    作者:

    江河、湖塘、海边,各有什么危险?

    防溺水,这些常识请收好

      青苔、淤泥、浪涌

      不同水域危险不同

      水边游玩时,有哪些风险点?不同水域有什么危险?如何科学预防溺水?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科学施救?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水域救援专家。

      很多溺水事故都在自然水域发生。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张建民介绍,很多自然水域水的深度和温度都不好判断,擅自跳入水中游泳,可能会发生肌肉痉挛、抽筋、低温症等情况。

      不同自然水域有不同特点,也存在不同的风险。

      江河——青苔:张建民介绍,江河岸边容易长青苔,在江河岸边游玩时,如果不注意脚下情况,很容易滑入水中。长青苔的江河岸边很滑,即使会游泳,要想爬上岸也不容易。

      湖塘、坑塘——杂草、淤泥:湖塘水面看起来比较平稳,但是一些水塘长有杂草,塘底淤泥也不少。如果对水域不是很了解,跳下去游泳容易被水草缠住或陷入淤泥。

      海边——浪涌、离岸流、礁石: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分队长刘翰林介绍,大海不同,它的危险来自不断变化的浪涌,以及威力惊人的离岸流。风浪大时,海浪的力量就像重物砸下,能把人拍晕卷走。一些海岸礁石密布,礁石打滑,或布满尖锐的牡蛎壳等,落水者难以自行上岸,救援难度也很大。

      岸上优先,工具优先,团队优先

      不盲目施救

      1.“不盲目施救”是铁律。

      2.尽量不要徒手救援,“岸上优先,工具优先,团队优先”。

      “溺水者往往比较慌张,会本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物体,施救者可能被溺水者死死抓住,不但可能救不到人,还有可能让自己也陷入危险。”张建民提醒。

      刘翰林提醒:“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原则上是严禁下水救援的。”发现有人落水,应当立即高声呼救、拨打救援电话,同时寻找最近的救生圈、绳索或任何能漂浮的物品抛给被困者,为其提供正浮力,确保正常呼吸。

      “实在需要徒手实施救援,应该从溺水者的后面托住他的腋窝或单手夹胸,利用反蛙泳或侧泳,将其拖带上岸。”张建民说。

      3.不手拉手救援。

      即使施救人员较多,也不要以手拉手的方式下水救援。如果有人脱手,可能会让入水的人也溺水,造成更多伤亡。

      清除口鼻堵塞物,帮助恢复呼吸

      落水者上岸后的施救方法

      救人上岸后,施救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的,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浪峰间隙抬头吸气,浪来时闭气

      海中溺水:“安静漂浮”是关键

      刘翰林介绍,如果是在海里溺水,“安静漂浮”是救命的关键。

      1.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尝试仰面漂浮。人体本身就受到一定浮力,仰面口鼻就能露出水面吸气。

      2.观察环境,有节奏地呼吸,只在浪峰间隙抬头吸气,浪来时闭气。

      3.若感觉被一股强力拖向外海,很可能是离岸流,切勿逆流挣扎回岸。正确做法是顺着离岸流方向,平行于海岸线游动,先脱离这股“危险水流”的控制范围,再寻机折返岸边。

      刘翰林提醒:前往海边消暑游玩,务必选择配备专业救生员的正规海水浴场。在浴场内,要关注警示旗的指示,注意收听安全广播的提示。如果在水中感觉水流异常,或自身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要立即大声呼救,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试图硬撑。不熟悉水域情况严禁盲目下水,要注意潮汐变化,未成年人必须由监护人陪同才可下水。

      未成年人牢记“六不”

      家长做到“四知”

      拒绝游“野泳”。防溺水的第一道防线,是从根本上杜绝“野泳”。游泳戏水,要选择游泳馆、海滨浴场等有人管理、有救生员的正规场所。

      未成年人要牢记防溺水“六不”原则,成年人也可以参考学习: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盲目施救。

      为保证未成年人安全,家长要做到“四知”:

      1 知去向——知道孩子去哪里。

      2 知同伴——知道孩子和谁去。

      3 知内容——知道孩子去干啥。

      4 知归时——知道孩子何时回。

      据《人民日报》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