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远征军战斗遗址上行走
刊发时间:2025-08-11
A3版
作者:陈开心
凡事都讲究机缘巧合。
一不小心,自己已经年越花甲。虽然也经历了很多事情,遇到过很多坎坷,但终究明白,进入自己眼里的事情少之又少,这包括实物、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梦境等等。有人说,看得见的是阳,看不见的是阴,因为阴远远大于阳,所以习惯性称之为阴阳,而不说阳阴。我活了六十多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真是少得可怜。
说到中国远征军,脑海里仅就冒出那是1942年日寇侵占缅甸,严重威胁中国唯一的陆运国际通道——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的滇缅公路。为了阻止日军切断这条“中国战区生命线”而组建的出国作战精锐部队。对于这段历史,在我的意识里,那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可就在我退休之后受聘编纂《临沧市文物志》时,接触了大量的文物信息,这才知道中国远征军离我很近,在临沧市的镇康县内,就有十余处中国远征军的布防遗址和战斗遗址。于是,我从临翔区出发前往镇康县,在镇康县文物管理所两位文物工作者的带领下,实地踏勘并聆听了几处中国远征军在镇康县留下的抗战遗址。
怒江东线马宗梁子抗日江防战壕遗址位于镇康县勐捧镇忙耿村 。战壕始建于1942年至1944年间,当时驻守部队是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6军新编39师、49师和新9师等部队。现存战壕遗址分布在马宗梁子、凹子寨、封洞山、旧寨、老扣坟、小明山等地,大小战壕沿怒江东岸从七道河渡口沿江而上至凹子寨等战略要道,全长约5公里。战壕分三道排列,最后一道小明山炮兵阵地,长50多米。战壕形状有线形、环形和丁字形,宽1-1.5米不等,全为土坑战壕,无其他掩体工事,由于多处被细土、树叶淹没,最深处1.2米,最浅处0.1-0.2米不等。其修建目的是堵截粉碎日军渡江,通过镇康县边境纵深中国腹地的战略企图。
班龙相福寨抗日战场遗址位于镇康县南伞镇班龙村委会相福寨。1942年6月24日,驻户板、滚弄日军调敌伪军2000余人、马500匹、炮6门,入侵孟定被挫后,越过南汀河北犯,进攻远征军27团5连班龙相福寨阵地;7月4日,新33师98团2营4连抵达支援。5连前哨分队首先与敌接触,随即撤回主阵地。该连主阵地设于山岭岗上,筑有较好的防御工事。从山下往山上走,只有一条小道,两侧是陡坡刺林。4、5连依托有利地形,190余名官兵居高临下,集中火力痛击进犯之敌。敌败退,将尸体抛入南片河水后,南北两股分道撤回滚弄。此战共毙敌700余名,56联队长柏川明中佐被击毙。远征军26团、27团共参战2625人,牺牲80人,伤164人。
大地山“镇耿线”抗战布防战壕遗址位于镇康县木场乡大地山镇耿线一带。1942年至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担任云滚路正面和镇康防务。为保护滇缅铁路及防止日军入侵腹地,新编39师等部队在镇康县与耿马县之间险要地位构筑战壕群设防。东起木场石城山一带,为第一道防线;中线在木场大地山至老王寨山一带,为第二道防线;西到木场雪竹林山至大雪山一带,为第三道防线。
勐堆老旧寨布防遗址位于镇康县勐堆乡茶叶林村的老旧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缅甸、腾龙相继失守,与沦陷区仅怒江一水之隔的镇康,变成了敌我隔江对峙及远征军渡江反攻的前哨和战场。9月7日,日军约1500人分两路向红石头河、老街、榨地林、麻栗林等地猛攻,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6军新编39师3营奋力抵抗,伤亡惨重,退至茶叶林一线构筑工事坚守。当地群众配合驻地官兵砍竹子、挖战壕,修建了约1000多米的战壕群。在出入老旧寨必经之路的石墙丫口设有哨所。
木场大雪山驻防遗址位于镇康县木场乡大雪山。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6军49师146团驻守明朗、木场,师部设在大雪山海拔2400米公平掌。从明朗起点修筑马车道向南至木场厥坝山丫口,穿越大雪山至绿荫塘、黑马塘、甘塘共70多公里。从师部驻地到海拔2581米的山顶修筑向东、西两山顶扩张的防御工事。沿途战壕分布,呈一字型、S型、人字形等排列,设有哨台和机枪手位。大雪山海拔2581米处,有圆形碉堡一座,高出地面约1米,内直径2.7米,外直径5.3米,碉堡设有地道通向东、南、西三面山坡,出口设有机枪手位,山顶设有指挥所。1943年5月,49师前往下关集训,由第2军新编33师98团接替大雪山抗日防务。
中国远征军33师木场观音洞山驻防遗址位于镇康县木场乡绿荫塘村观音洞山。1943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2军王凌云部进镇康云滚路,守备怒江东岸德党、勐捧、双河、上木场、明朗、孟定等险山之线,其中33师调木场班弄山、孟定的忙艾、四方井一带防务。师部设在木场观音洞山脚的观音庙。33师官兵把观音洞平掌作为训练场地,沿马车道再往里走就是集结训练部队的老兵操场。从观音洞山山脚到山顶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战壕群和暗堡,在观音洞山海拔2495米的最高顶还设有航标,被当地人称为“老兵立方杆”。
怒江七道河渡口抗日战场遗址位于镇康县勐捧镇忙耿村。1943年11月17日,日军300余名从怒江大沙坝渡口强渡怒江,侵犯镇康县境。日军偷偷摸上横山梁子,杀死守渡口的25团第2营8连的班哨10人,同时杀死在江边守谷堆的高家寨农民邓六、邓二胖、麻栗树农民李实发、李从发等4人及本地洪二全家,当晚至高家寨宿营,中国远征军25团2营18日清晨突袭高家寨敌人。激战至拂晓,敌在对岸炮火的掩护下退回西岸。当日下午1时许,美空军14航空队协同作战,对七道河、罕拐等沿江各渡口日军进行轰炸,扫射,敌损失甚重,战斗毙敌百余,25团江防部队伤亡49名。
我脚踩遍洒官兵及百姓鲜血和汗水的遗址,耳听桩桩日本侵略者烧杀掠抢的恶行,眼看遗址里的战壕和碉堡,仿佛听到战壕里的厮杀声不绝于耳,看到碉堡里一颗颗愤怒的子弹直接摄射入敌人的胸膛,官兵及百姓的鲜血和汗水变成熊熊火焰将日本侵略者彻底焚烧。
走出遗址,我仰望天空中的蓝天白云,再看看阳光映照下的绿色山峦和锦绣村庄,沉重的心情顿时轻松舒畅了许多。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还能辉映未来。在临沧的红色革命故事中,有留下姓名的英雄,但更多的是没有留下名姓的英勇坚毅人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临沧的自由和幸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临沧人民。
镇康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介绍,我所走过的这片遗址已纳入云南省第一批云南省革命文物名录,他们将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和红色文物开展红色教育。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