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帆快进正当时
刊发时间:2025-08-11
A1版
作者:张之译
近年来,临沧坚定不移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政策精准发力,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帆快进正当时
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各大商贸市场,商户忙着接单发货;乡间田野,农产品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备战丰收季……这一幕幕火热场景,映照出临沧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临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市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作出重要贡献,全市民营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凤庆凤宁茶叶有限公司以“精制茶加工、茶叶种植、产销一体化及进出口业务”为核心,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旅游+农业+电商+市场”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销售额2100多万元,带动周边2000多户茶农增收,600户农户融入产业链,户均年增收1万元。”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丽娟兴奋地说。
在临沧,这样的创新实践在各行业还在持续、正在深入。
在云县,“公司+高校+合作社+农户”的产学研销一体化体系,让农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凤庆县“茶旅融合”模式让传统茶园变身网红打卡地,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农增收超4000万元;永德县的“双社三绑”机制,将8500户农户与企业紧密联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临沧咪多啰食品公司通过“四个联带机制”,带动2400多户农户种植1.2万亩特色作物,实现产值1.2亿元;镇康县众裕农业的“464”利益返补机制,为临沧坚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3.9%,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大半边天”。更令人振奋的是,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3%,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民营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也源于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为做大优质中小企业基本盘,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益,市工信局下发《临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库的通知》,指导各县(区)梳理筛选企业,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库,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字塔”式梯度成长培育体系。
同时,充分发挥临沧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服务平台、基地的作用,深入县(区)开展集中培训,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实施亿元企业成长服务行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包保服务网络。厅级领导定向包保亿元企业,市级部门负责包保“四上”企业,县(区)领导和部门将其他入库企业及有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包保服务范畴。
我市还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积极为企业发展强后劲、增动力。2024年,市级财政向117户新增认定的优质中小企业发放扶持资金312万元。并为43户企业和项目争取2024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846.82万元。
“要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临沧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承诺。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一窗通办”让企业办事更便捷;在工业园区,“法治体检”为企业防范风险……临沧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助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市正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