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之间药材香
刊发时间:2025-08-14
A2版
作者: 王继泽 李川
三岔河镇规模化发展林下种植——
山林之间药材香
种植户采收中药材
凤庆县三岔河镇,群山叠翠。茂密林荫下,滇黄精、重楼、龙胆草悄然生长……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银行”,正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近年来,三岔河镇探索以党建为引领,激活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中药材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过去我们零星种植中药材,规模小,销路没保障,心里没底。”山头田村党总支书记杨维学说。
改变源于三岔河镇党委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党组织牵头整合分散的林地和农户力量,争取项目资金,对接技术指导,破解了“碎片化种植”难题。
2023年以来,该镇党委向上争取到420万元项目资金,在山头田村和柏木村建起140亩滇黄精(含20亩种苗基地)和500亩草果种植示范基地,配套修通了9.5公里产业路,架设了8公里灌溉管道。目前,已有200多户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全镇林下中药材面积迅速发展到5200多亩。
产业发展快,要靠龙头企业带。该镇引进和培育了云南智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凤庆县照得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家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保底收购+利润分红”的模式,有效盘活闲置林地资源,让待业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和“分红股民”。
“我们向种植户统一提供种苗、技术、保底收购等服务,农户可以流转林地收租金,或者到基地务工,还能享受利润分红。”云南智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山头田、柏木两村种植的滇黄精和重楼,预计3年后亩产值超2万元。仅此一项,雇佣的20多名村民,每年就能获得工资收入超40万元。
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农户自主种植的龙胆草面积突破3000亩,预计年产值超600万元。公司与零散种植户签订收购订单协议,打消了村民“种得出、卖不掉”的顾虑。
该镇还创新了“租金+工资+分红”的多元增收模式和“217”利益分配机制——即项目收益的20%用于滚动发展,10%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70%用于合作社运营。
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下,农户、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据统计,2024年三岔河镇林下中药材产业带动务工4200多人次,发放工资33万余元,户均增收超3000元;仅滇黄精项目就为相关村集体经济增收超6万元。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三岔河镇的林下“掘金”之路越走越宽。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