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风景 更有好“钱”景
刊发时间:2025-08-15
A2版
作者: 杨焱
我市各地万寿菊进入采收高峰期——
有了好风景 更有好“钱”景
在临沧,连片种植的万寿菊既是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也是群众增收的“致富花”。
时下,正值我市各地万寿菊盛花期也是万寿菊的采收高峰期,金黄色的万寿菊长势正旺,一朵朵饱满的花朵煞是喜人。
万寿菊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最佳原料,其花和叶入药有清热、化痰、补血通经的功效。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其种植不需要大型机械,更适合山里的环境,且市场需求量大,收益好。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进万寿菊种植,以“企业订单+农户种植”的收购模式稳定销路,现已形成稳定的栽培、采摘和收购模式,“轻劳力、低成本、高产量”的万寿菊产业在我市“落地生根”。
引入企业,种的花更艳了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村民们在花田里来回穿梭,娴熟地采摘万寿菊,并送到集中交售点,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庞上。
近年来,岩帅镇坚持“传统产业稳收入,新型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围绕“一村一产”发展理念,针对部分村产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积极引入优质企业合作,推广特色作物种植,助力农户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025年,岩帅镇与普洱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联合村、东勐村试点推广万寿菊种植,总面积350亩,为当地农户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径。
为确保种植成功,岩帅镇通过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建立技术交流群等方式,紧密连接企业与农户。在育苗、移栽、采收等关键环节,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场,并由技术指导员全程提供线上线下指导,为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
据初步估算,今年万寿菊产业预计可为联合村、东勐村156户农户带来收入105万元。村集体经济可增收3万元。
订单收购,卖的价格更高了
走进凤庆县勐佑镇骉发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万寿菊基地,连片的万寿菊竞相怒放,花农们正忙碌地穿行在花垄间,娴熟地采摘花朵,一旁,刚采下的花朵正在进行打包、装车。花农的忙碌和这片金黄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田园丰收画卷。
万寿菊种植户李贵新介绍,万寿菊花期长达3个月,其间可采收8至10茬,一茬接一茬的丰收,收入也蹭蹭地往上蹿。
“今年万寿菊亩产可以达到4吨左右,亩产值可以达到4400元左右,也不用愁销路,采收前人家就已经下了订单。”勐佑镇万寿菊种植户李贵新介绍道。
种植万寿菊不仅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还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为提升美丽乡村靓丽颜值锦上添“花”,可谓一花多得。
“我们是来自附近村子的,从种植到采收就一直在合作社务工,包吃包住上,一天还有100元的工钱,离家也近,能方便照顾着老人和娃娃。”从立平村过来花田务工的杨凤书说。
一地双收,群众的腰包更鼓了
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的田间地头,成片的万寿菊宛如金色海洋,在群山间铺展开来。花农们穿梭其间,采摘、装袋、过秤……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党支部带着我们一起种花,企业保底收购不愁卖,我们只管把花种好就行!”丫口村农户李永祥一边将刚采摘的万寿菊装车,一边算起了账,今年他家种了8亩万寿菊,预计纯收入可达2.4万元。
万寿菊采摘结束后,还能再种一季荞麦或冬玉米,土地产出效益节节高。技术员解释道:“万寿菊能改善土壤环境,抑制病虫害,促进后续种植的作物增产,土地利用率提升,农户收入也增加了。”
南榔村农户刀国兰2024年试种万寿菊后喜上眉梢,她满意地说:“以前地闲半年,现在一年收两茬,多收一份粮,也多挣一份钱。”这种模式不仅避免了土地闲置,还促进了农业生态循环,成为邦丙乡绿色发展的亮点。
据统计,2025年邦丙乡共种植万寿菊450亩,预计产值百万余元。一朵花不仅扮靓了乡村、鼓足了群众腰包,更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能。
融媒体记者 杨焱
通讯员 白云龙 杨柳 杨国杰 沈仕春 彭素清 赵毅 李龙凤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