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咖啡的突围之路
刊发时间:2025-08-15
A1版
作者:李斯琰 关汪武
编者
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临沧)专题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临沧盛大举办。这场汇聚众多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的盛会,聚焦高原特色农业的创新发展,也为极具潜力和特色的临沧咖啡提供了展示自身发展成果与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广阔平台。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介绍临沧咖啡的突围、转型升级之路。
临沧咖啡的故事,起源于1957年的成功试种。1990年,孟定农场最高单产曾达175公斤,创造了当时临沧市咖啡最高单产纪录。2016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到62.5万亩,种植面积仅次于普洱市,成为云南省第二大咖啡种植区。可仅一年后,国际咖啡市场寒冬来袭,价格大幅下跌,这让刚起步的临沧咖啡产业陷入至暗时刻。咖农们望着漫山遍野的咖啡树,满心焦虑,不知未来在何方。
转机出现在2021年,国际市场逐渐回暖,国内咖啡消费热潮也悄然兴起。临沧咖啡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开启了逆袭之路。2013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始种植咖啡,然而起初由于品种老化、管护技术匮乏,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直到2019年,秋珀庄园入驻沧源县,并与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携手,在糯良乡班考村天坑开辟千亩连片咖啡种植基地,引进萨奇姆、瑰夏等27个优质品种,开启高海拔种植试验,为临沧咖啡注入了新“基因”。
勐省镇农克村的600亩地采用“粮食+咖啡”套种模式,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使土地效益翻倍,错峰采收让农户每亩年均增收超6000元。预计2025年,村子咖啡总产量达60万公斤,将带动村民增收400万元以上。
在品质提升方面,科技成了关键的助推器。秋珀庄园主理人赛敏表示:“一粒好咖啡豆的诞生,除了靠自然条件外,更需要科研支撑。”科研团队通过多种手段,将原本易受气候影响的风味“固定化”“标准化”,并逐步形成可复制的处理模板。庄园还为每棵咖啡树挂上了专属“身份证”——物联网传感器,用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等情况。同时,庄园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推行“稻咖融合”模式,咖啡林下种植水稻,亩均综合效益突破8000元,覆盖农户460户。
临沧市咖啡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称:“科技让临沧咖啡更稳定,也更有竞争力。”科研的持续投入正逐步弥补临沧过去在风味标准、加工处理等环节的短板,为产业迈向高端化注入新动能。
有了优质的咖啡豆,还需要打开市场。自2021年起,临沧咖啡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凭借卓越品质成功“出圈”。继2014年、2018年临沧分别获评“中国精品咖啡豆示范区”“中国云南精品咖啡核心产区”之后,2021年以来,临沧咖啡在国内国际咖啡豆大赛评比中获冠军5次、亚军1次、季军2次和多次优质产品奖。 2023年,临沧咖啡豆获得“品质卓越豆”“品质新锐豆”称号。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在虹桥国际精品咖啡展暨“中国之选”全球咖啡生豆大赛上,临沧“天坑水洗萨奇姆”咖啡豆夺得大赛第五名,创下中国参赛产品最佳成绩。2025年更是以89.96分夺得云南瑰宝咖啡生豆大赛冠军,创下每公斤13150元的中国咖啡价格新纪录。
2025年5月,临沧市与库迪咖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茶、临沧坚果、咖啡、糖、核桃、水果等特色产业,在种植、加工、品牌打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咖啡从原料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型。借助库迪全国门店网络与品牌影响力,临沧咖啡正从地方特产迈向全国及全球市场。与此同时,哈里咖啡、云佳咖啡、野咖狸咖啡等品牌的不断崛起,咖啡体验、咖啡游学、咖啡文创、咖啡科研、咖啡寻豆等三产融合项目串珠成链,反向推动临沧咖啡产业朝着更规范、更高品质的方向前进。
2024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咖啡鲜果产量近1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云南省第2位。临沧这颗咖啡豆,依靠品质、科技和市场开拓,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突围之路”。
不过,临沧咖啡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精深加工能力薄弱、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还需加强。要在长远发展的赛道上持续奔跑,前路依旧充满挑战,任重而道远。但是凭借优秀的品质和临沧咖啡人不懈的努力与创新精神,这颗来自滇西南的咖啡豆必将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