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
刊发时间:2025-08-15
A1版
作者:杨丹
我市坚持以“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
南伞水库
山川湖海诉说生态故事,万物共生书写美丽传奇。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这一理念的思想星火,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9年以来,临沧市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行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临沧市林地面积共2080.73万亩,森林覆盖率57.83%,森林蓄积1.19亿立方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86.3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5.02%;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7.17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森林公园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0.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正在创建的亚洲象国家公园涉及临沧境内面积76.46万亩并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2022年、2023年,临沧市被命名为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正在临沧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绿色能源转型,光伏产业照亮边境山村
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光伏产业是临沧绿色发展的“先手棋”。当地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省级规划,成功将15个新能源光伏项目纳入省级开发项目清单。
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22.296万千瓦,计划总投资59.53亿元,实现了当地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其中,永和华能2万千伏光伏发电项目年均上网电量344万千瓦时,成为当地新能源产业的“标杆工程”。
更令人称道的是“茶光互补”创新模式。光伏板架设在茶树上方吸收阳光发电,下方茶树喜阴生长,实现“一地两用、效益倍增”。这种模式预计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0万元,农户每亩每年可获租地款550元左右。
“土地流转有租金,茶园务工有工资,光伏分红有收益”,多重收入让村民腰包更鼓,也为边境地区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临沧市同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计划今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以上。
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林下经济,生态修复的双重奏
在凤庆县彭家窝河小流域,一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已见成效。这里曾经水土流失面积达21.85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通过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当地年平均拦蓄泥沙5.19万吨,年蓄水效益达29.25万立方米,土壤侵蚀模数大幅下降63%。
“现在下雨河水不再像以前那样浑浊了。”当地村民彭永春指着河道说。更直观的变化是林草覆盖率从原来的52.6%提高到58.2%,森林覆盖率从43.7%提高到52.6%,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临沧市林业科学院牵头实施的“林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研究”项目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73.8亩,带动农户1367户,推广面积9114亩,户均增收5630元。
建成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2404亩,带动农户333户,实现中药材收入607.33万元。林下经济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也是协调发展经济与森林保护的有效模式。
制度创新与全域治理,构建生态防护网
临沧市的生态治理建立在坚实的制度基础之上。2021年,我市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将全市划分为70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2024年8月,临沧市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市政府所在地(临翔区)城市PM2.5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内,不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方案提出实现PM2.5精细化管控,抓好氮氧化物和VOCs协同减排,持续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
在扬尘治理方面,要求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到2025年主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5%左右,县城达70%左右。
为保护两江流域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成立党组织引领下的“两江巡哨”,延伸治理触角,通过“巡江蓝”点缀“生态绿”,绘就生态治理最美篇章。
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临沧的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落脚在民生改善上。走进被誉为“临沧北门第一村”的云县漫湾镇昔宜村,放眼望去,宽阔的江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
昔宜村位于澜沧江右岸,随着漫湾电站的建设、百里长湖的形成,昔宜村依托地处江岸的优势,一方面开展澜沧江畔流域综合整治,让澜沧江秀水长清,另一方面坚持“山美起来、江游起来、民富起来”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昔宜村以餐饮美食、江山游览、农家休闲等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2024年,昔宜村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余万元,“生态红利”持续释发。
科技赋能下的林下经济成为山区增收新引擎。临沧市林下产业项目开展技术培训16期,培训农民944人次,获得国家专利4项,国外专利2项。项目还开发了雪胆手工皂、金线莲酒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沧源县的光伏板下,茶树在斑驳光影中吐露新芽,而凤庆的彭家窝河畔,新植的林木已郁郁葱葱……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临沧的探索实践正汇成一股强劲的绿色动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幸福靠山,为临沧绿色高质量发展带来澎湃而持久动力。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