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增全:守护好临沧茶“芯” 激活茶产业发展潜能
刊发时间:2025-08-26
A2版
作者:李沁园 刘婉静 史敏朱
临沧生态条件优越,茶树资源禀赋无可比拟,是最大的普洱茶原料产地和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在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临沧)专题活动期间,记者就临沧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话题专访了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教授蓝增全。
“临沧是古茶树资源的富集地,勐库大雪山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野生古茶树群,香竹箐矗立着直径达1.85米的世界最粗古茶树‘锦绣茶尊’,云县白莺山古茶林被誉为‘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蓝增全如数家珍。他介绍,中国现有古茶树5645万株,其中云南占5494万株,占比高达97%,而临沧又拥有云南50%的古茶树资源。
“临沧不仅野生古茶树资源富集,还保存了大量人工栽种的古茶园。”蓝增全说,临沧古茶园与现代高密度茶园截然不同,一亩地可能只有几十到几百棵茶树,其低密度的种植方式与森林共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为茶叶品质提供了天然保障。
“古茶树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种质资源库,现代茶产业优良品种的选育,根基在于种质资源。”蓝增全指出,临沧作为世界茶树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其丰富的基因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无限可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种子银行”。
为什么临沧茶好?种子资源好是基础,生态环境优更是关键。蓝增全解释道,古茶园独特的低密度、混生森林的生态系统,是产出好茶的核心保障。保护好这些古茶树资源,就是守护茶产业品质的生命线。
蓝增全研究发现,临沧的茶文化底蕴深厚,滇红茶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沧源崖画、云县忙怀新石器遗址、凤庆茶马古道遗迹等,都是澜沧江流域早期人类发现、利用和驯化茶树的“活态现场”。他认为,深度挖掘这些文化密码,对茶产业赋能至关重要。
未来之路,保护优先,永续发展。面对临沧乃至云南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短板,蓝增全直言不讳:尽管资源丰富,但仍面临野生古茶树种群不清、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等关键瓶颈。蓝增全认为,临沧茶产业发展应以资源为基,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一方面,建立符合生态系统的古茶树管理采摘加工制作的技术体系和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因地制宜编制古茶园个性化管理方案,管理和保护好临沧古茶树资源,发展好现代茶产业;另一方面,融合茶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领域研究,深入挖掘茶树起源与茶文明演进的历史脉络,讲好临沧茶的“根脉”故事,为茶品牌注入文化灵魂,以文化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临沧的古茶树,是自然的瑰宝,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芯片”。蓝增全表示,守护好临沧独一无二的“基因银行”,用科技解锁其潜能,用文化照亮其价值,临沧茶产业将走出一条生态永续、文化自信、产业繁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