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94岁抗战老兵宋章锁:此生无悔守初心

    刊发时间:2025-08-26

    A1版

    作者:张之译 宋菲菲 杨柳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进临沧市干休所,94岁的抗战老兵、离休干部宋章锁正站在屋檐下,细心地给鹦鹉喂食。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布满皱纹却神情专注的脸上,鹦鹉扑棱着翅膀,发出清脆的鸣叫,仿佛在与老人低语。

      “它们认得我,每天这个点就等着我喂食。”宋章锁微笑着转过头,声音沉稳而清晰。尽管年逾九旬,他依旧腰板挺直,眼神炯炯,身上的白衬衣整洁如新,言谈间仍透着军人特有的利落与坚毅。

      宋章锁1931年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那一年,他14岁。“我没读过书,父母早逝,但看见八路军帮老百姓扫地、挑水,对群众秋毫无犯,我就铁了心要跟着队伍走。”于是,他被编入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从识字开始学起,第一个学会的词是“朦胧”,之后是“中国”“人民”……一年时间,他从文盲成长为护士班班长,经历了战争年代最艰苦的岁月。

      在淮海战役中,由于天寒地冻,积雪没膝,很多战士和担架员冻僵在战场上;在渡江战役中,血染江水,牺牲战士的遗体被群众用船运回;在河北馆陶,他和战友在无麻药、缺药品的情况下,硬是把一名重伤员从死亡边缘救回……讲起这些,宋章锁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那时候换下来的绷带沾满血脓,我们舂净、搓洗、消毒,再给下一个伤员用。没有什么8小时工作制,需要的时候,就是工作时间。”

      1950年宋章锁随军进入昆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他响应号召转业至边疆,支援临沧医疗卫生建设。“从昆明到下关走了三天,从下关到临沧又跟着马帮走了三天。”他回忆初到临沧时的景象:只有一条主街,多是草房,许多人赤脚走路,晚上点马灯照明。“汤圆是高端食品,我都不敢问价钱。”

      他在双江县牵头组建卫生院,抗击疟疾疫情,亲自带人下乡喷药发药,一干就是三年。经过连续数年艰苦防治,终于使双江县于1956年底控制住疫情,1957年由“疟疾高发区”转为低发区,并成功建立起县级防疫体系,彻底扭转了“谷子熟了无人收”的局面。

      离休后,他仍保持着军人的作息和自律,晚上9点睡、早上7点起,读书看报、关注时政,茶几上总是放着打印的大字号学习材料。

      在他家中,8枚纪念章被精心保存:“渡江战役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诉说着他不平凡的岁月。

      “历史不能忘记,好的传统不能丢。”临别时,他握着记者的手郑重说道,“希望国家越来越好。”

      窗外的鹦鹉又叫了起来,老人转身拿起食勺,继续他平静的日常。而那一刻,仿佛有一位历史的见证者,正通过他沉静的身影,向我们传递着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岁月。

      融媒体记者   张之译   宋菲菲    实习生   杨柳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