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筑牢群众脱贫根基

刊发时间:2017-01-17 A1版  作者:李建军

由“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

镇康县筑牢群众脱贫根基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建军) 镇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加快推进安居房建设的同时,不断巩固提升坚果、核桃、茶叶、橡胶、咖啡、甘蔗等六大传统产业,发展短平快和小区域地方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从“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筑牢群众脱贫根基,增强脱贫信心,确保到2018年3个贫困乡(镇)、29个贫困村21052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培植特色产业,激活“造血”细胞。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规模合理、特色鲜明、长短互补”的特色产业结构体系,激活“造血”干细胞。成立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每年派出技术员深入乡(镇)、村(组)和种植地块指导农户开展种植工作;县上专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凡是适宜区域,由政府提供种苗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种植。全县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基地200万亩,农民人均13亩。
  创新发展模式,疏通“输血”脉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对“一业一企”“一企一品”的工作力度。引进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在南伞镇田坝村完成示范基地建设5000亩,同时,在南伞工业园区新建一座年处理10000吨的澳洲坚果加工厂,逐步形成一个产业配套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企业打造一个特色品牌的格局。推进“互联网+”农业,打造“镇农”品牌。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58个,农业龙头企业12户,全县建成亿元以上现代庄园4个,基本实现一个产业配套一个龙头企业的标准。
  强化科技支撑,健全“补血”功能。围绕林地进行立体综合性开发,形成“坚果+咖啡”“核桃+茶叶”“橡胶+养殖”等套种养殖模式,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同时,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乡(镇)主责、企业联动、群众主体”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和产业扶持力度,技术员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和地块做好产业管护技术培训,向种植户无偿提供技术资料和病虫害防治知识。
  通过因地制宜精准发展特色产业,逐渐由“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2016年全县脱贫6600人,减贫4900人,计划退出9个贫困村,实际省级退出验收3个,市、县级退出验收6个,南伞镇脱贫出列。

返回
2025年07月02日  第746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镇康县筑牢群众脱贫根基

刊发时间:2017-01-17 A1版  作者:李建军 【字体:大 中 小】

由“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

镇康县筑牢群众脱贫根基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建军) 镇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加快推进安居房建设的同时,不断巩固提升坚果、核桃、茶叶、橡胶、咖啡、甘蔗等六大传统产业,发展短平快和小区域地方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从“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筑牢群众脱贫根基,增强脱贫信心,确保到2018年3个贫困乡(镇)、29个贫困村21052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培植特色产业,激活“造血”细胞。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规模合理、特色鲜明、长短互补”的特色产业结构体系,激活“造血”干细胞。成立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每年派出技术员深入乡(镇)、村(组)和种植地块指导农户开展种植工作;县上专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凡是适宜区域,由政府提供种苗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种植。全县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基地200万亩,农民人均13亩。
  创新发展模式,疏通“输血”脉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对“一业一企”“一企一品”的工作力度。引进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在南伞镇田坝村完成示范基地建设5000亩,同时,在南伞工业园区新建一座年处理10000吨的澳洲坚果加工厂,逐步形成一个产业配套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企业打造一个特色品牌的格局。推进“互联网+”农业,打造“镇农”品牌。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58个,农业龙头企业12户,全县建成亿元以上现代庄园4个,基本实现一个产业配套一个龙头企业的标准。
  强化科技支撑,健全“补血”功能。围绕林地进行立体综合性开发,形成“坚果+咖啡”“核桃+茶叶”“橡胶+养殖”等套种养殖模式,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同时,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乡(镇)主责、企业联动、群众主体”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和产业扶持力度,技术员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和地块做好产业管护技术培训,向种植户无偿提供技术资料和病虫害防治知识。
  通过因地制宜精准发展特色产业,逐渐由“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2016年全县脱贫6600人,减贫4900人,计划退出9个贫困村,实际省级退出验收3个,市、县级退出验收6个,南伞镇脱贫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