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繁荣大美临沧

刊发时间:2017-03-06 A3版  作者:  何强宇

“十强化十着力”

建设文化繁荣大美临沧

  作为文化行业的主管部门,应紧紧围绕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担当、文化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持“临沧速度”、发扬“临沧作风”、创造“临沧效率”,主动适应新常态、适应新机遇、适应新跨越,着力推进“边疆”“民族”“特色”三张品牌,抓好“事业”“产业”“保障”三大工程,实现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育民”“乐民”“惠民”三个定位,“十强化十着力”建设文化繁荣大美临沧。
  强化效能意识,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化国家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执行,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综合服务能力。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努力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强化法制意识,着力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制定出台《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强化日常巡查,严格文物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的文物保护责任意识,努力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
  强化精品意识,着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并融会贯通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勇于创新创造,引领社会风尚,攀登艺术高峰。抓好《临沧市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办法》贯彻落实,健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和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品牌活动,组织好重大文艺创作演出活动,努力推出一批独具临沧民族特色、紧扣群众审美需求和市场需要的优秀文艺精品。
  强化创新意识,着力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实施“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战略,深化对缅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完善机制,提升影响力。努力推进政府间文化交流、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文化贸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组织“中缅文化体育活动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临沧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强化大众意识,着力加快群众体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围绕“建群众身边的场地,抓群众身边的组织,组织群众身边的活动”“三边工程”建设,构建“大群体”“大健康”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拓展思路,不断丰富体育健身活动内容,通过组织临沧民族广场舞编创普及、广播体操比赛、健身气功习练推广等多种形式,使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促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强化竞争意识,着力加快竞技体育提升。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全市竞技体育训练结构,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业余训练网络,加强体育重点项目学校的业余训练,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库。加强市体育训练中心基础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提升体育中学办学水平,完善体育竞赛体系,积极组队参加全省各类体育竞赛,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加快推进云县体育场、双江自治县体育场等重大体育项目建设步伐,启动部分县级体育场馆维修改造,为承办好三个省级运动会打下基础。细化方案,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做好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十一届省残疾人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着力加快广播影视发展。继续抓好市、县(区)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后续工程建设和高山无线发射台站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中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市、县(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工程,城乡电影放映工程,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程,影视产业发展工程,力争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较大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安全意识,着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确保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新闻媒体及出版发行单位的监管,严格执行年审年检制度和有关处罚制度,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和国家文化信息安全。深入开展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行动,努力创建平安文化市场,扎实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建成“扫黄打非”网络化管理模式,使“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见成效。加大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设备和境外非法网络电视整治力度,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监管,净化荧屏声频,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加强城市商业影院的监管。
  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理念,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做好第三批“书香之家”推荐工作,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和使用,指导督促各县(区)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工作,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强化主体意识,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树立“四种意识”,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体责任长效机制,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法措施,加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和惩防体系建设力度。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50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建设文化繁荣大美临沧

刊发时间:2017-03-06 A3版  作者:  何强宇 【字体:大 中 小】

“十强化十着力”

建设文化繁荣大美临沧

  作为文化行业的主管部门,应紧紧围绕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担当、文化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持“临沧速度”、发扬“临沧作风”、创造“临沧效率”,主动适应新常态、适应新机遇、适应新跨越,着力推进“边疆”“民族”“特色”三张品牌,抓好“事业”“产业”“保障”三大工程,实现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育民”“乐民”“惠民”三个定位,“十强化十着力”建设文化繁荣大美临沧。
  强化效能意识,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化国家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执行,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综合服务能力。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努力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强化法制意识,着力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制定出台《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强化日常巡查,严格文物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的文物保护责任意识,努力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
  强化精品意识,着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并融会贯通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勇于创新创造,引领社会风尚,攀登艺术高峰。抓好《临沧市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办法》贯彻落实,健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和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品牌活动,组织好重大文艺创作演出活动,努力推出一批独具临沧民族特色、紧扣群众审美需求和市场需要的优秀文艺精品。
  强化创新意识,着力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实施“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战略,深化对缅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完善机制,提升影响力。努力推进政府间文化交流、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文化贸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组织“中缅文化体育活动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临沧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强化大众意识,着力加快群众体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围绕“建群众身边的场地,抓群众身边的组织,组织群众身边的活动”“三边工程”建设,构建“大群体”“大健康”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拓展思路,不断丰富体育健身活动内容,通过组织临沧民族广场舞编创普及、广播体操比赛、健身气功习练推广等多种形式,使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促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强化竞争意识,着力加快竞技体育提升。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全市竞技体育训练结构,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业余训练网络,加强体育重点项目学校的业余训练,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库。加强市体育训练中心基础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提升体育中学办学水平,完善体育竞赛体系,积极组队参加全省各类体育竞赛,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加快推进云县体育场、双江自治县体育场等重大体育项目建设步伐,启动部分县级体育场馆维修改造,为承办好三个省级运动会打下基础。细化方案,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做好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十一届省残疾人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着力加快广播影视发展。继续抓好市、县(区)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后续工程建设和高山无线发射台站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中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市、县(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工程,城乡电影放映工程,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程,影视产业发展工程,力争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较大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安全意识,着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确保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新闻媒体及出版发行单位的监管,严格执行年审年检制度和有关处罚制度,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和国家文化信息安全。深入开展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行动,努力创建平安文化市场,扎实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建成“扫黄打非”网络化管理模式,使“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见成效。加大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设备和境外非法网络电视整治力度,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监管,净化荧屏声频,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加强城市商业影院的监管。
  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理念,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做好第三批“书香之家”推荐工作,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和使用,指导督促各县(区)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工作,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强化主体意识,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树立“四种意识”,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体责任长效机制,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法措施,加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和惩防体系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