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7-03-06 A3版  作者:李荣军

  以党建促扶贫、扶贫带党建“双推进”的工作模式,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之一,它对于破除扶贫硬指标、党建软任务的“两张皮”现象,切实对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的抓好抓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就党建扶贫工作如何找准着力点,实现工作的良性互动,齐头并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谈点粗浅的认识。
  沧源自治县岩帅镇,辖22个行政村,167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6个镇办茶场, 总人口33875人,佤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6.67%,有6个村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既是全市27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也是临沧市2016年计划脱贫出列的14个贫困乡(镇)之一。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岩帅镇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分类施策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并充分发挥镇村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党组织的作用,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2016年,岩帅镇脱贫摘帽目标任务达市级验收标准,全镇实际减贫人口879户2845人。
  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工程,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抓好抓落实,岩帅镇党委在强组织、抓队伍、建机制、促脱贫等方面着力,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去年村级换届后,22个行政村配强配齐党支部班子,把村级班子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省民政厅下派中贺勐、新华2个村驻村工作队分别与镇党委签订“不脱贫,不出村”的军令状,同时还分别和省民政厅机关党组达成了结对共建协议,在各个自然村成立党小组,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创新开展基层党建活动。每个党小组的党员均向全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佩戴党徽,党员家门口挂上党旗,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党员的党性得到强化。党员讲政治、守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在党员的带动下,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村里建房、发展产业形势喜人,农机违法载人、酗酒闹事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民风逐步好转。
  为实现党建和扶贫工作的齐头并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岩帅镇党委、政府着力在“让基层党组织政治上强起来、服务上优起来”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党建引领抓扶贫,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协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借此省委组织部在公曼村建立支部加电商网络平台,引导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苦荞2800亩、豌豆2100亩、油菜300亩,可实现产值660万元。发放扶贫猪162头,为157户建档立卡党员户每户发放价值1000元的鸡苗养殖。探索以自然村为单位,把建档立卡户联合起来,鼓励有实力的农户和带头人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按每户多少资金统一实施运作,因地制宜发展致富项目,让党组织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领导核心。
  岩帅镇党委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思路,不断探索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以村级活动室建设强阵地,有效发挥村级活动室的政治活动、便民服务、经济服务、文化娱乐、综治维稳等方面的作用。管好用活建成的22个自然村党员活动室,在醒目位置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布党的政策法规和集体资产管理等村级事务,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村级组织堡垒作用,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烤烟、甘蔗、茶叶、核桃、坚果、养殖和烤酒等产业,加强群众技能素质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岩帅镇党委还通过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载体,鼓励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设立“党员扶贫先锋岗”,公开岗位职责,投身脱贫攻坚。在今年的危旧房改造重建工作中,面对群众劳动力不足的现状,党员主动担当,积极帮助群众建房。在每个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中选出一户“脱贫党员示范户”,以自身的脱贫经历做出示范,鼓励群众树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勇打脱贫翻身仗的信心。成立了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打扫卫生、帮贫、扶老、济困、助残等志愿服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有力助推了岩帅镇经济社会的快速稳步发展,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非常高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50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对开展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7-03-06 A3版  作者:李荣军 【字体:大 中 小】

  以党建促扶贫、扶贫带党建“双推进”的工作模式,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之一,它对于破除扶贫硬指标、党建软任务的“两张皮”现象,切实对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的抓好抓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就党建扶贫工作如何找准着力点,实现工作的良性互动,齐头并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谈点粗浅的认识。
  沧源自治县岩帅镇,辖22个行政村,167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6个镇办茶场, 总人口33875人,佤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6.67%,有6个村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既是全市27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也是临沧市2016年计划脱贫出列的14个贫困乡(镇)之一。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岩帅镇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分类施策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并充分发挥镇村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党组织的作用,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2016年,岩帅镇脱贫摘帽目标任务达市级验收标准,全镇实际减贫人口879户2845人。
  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工程,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抓好抓落实,岩帅镇党委在强组织、抓队伍、建机制、促脱贫等方面着力,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去年村级换届后,22个行政村配强配齐党支部班子,把村级班子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省民政厅下派中贺勐、新华2个村驻村工作队分别与镇党委签订“不脱贫,不出村”的军令状,同时还分别和省民政厅机关党组达成了结对共建协议,在各个自然村成立党小组,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创新开展基层党建活动。每个党小组的党员均向全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佩戴党徽,党员家门口挂上党旗,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党员的党性得到强化。党员讲政治、守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在党员的带动下,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村里建房、发展产业形势喜人,农机违法载人、酗酒闹事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民风逐步好转。
  为实现党建和扶贫工作的齐头并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岩帅镇党委、政府着力在“让基层党组织政治上强起来、服务上优起来”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党建引领抓扶贫,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协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借此省委组织部在公曼村建立支部加电商网络平台,引导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苦荞2800亩、豌豆2100亩、油菜300亩,可实现产值660万元。发放扶贫猪162头,为157户建档立卡党员户每户发放价值1000元的鸡苗养殖。探索以自然村为单位,把建档立卡户联合起来,鼓励有实力的农户和带头人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按每户多少资金统一实施运作,因地制宜发展致富项目,让党组织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领导核心。
  岩帅镇党委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思路,不断探索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以村级活动室建设强阵地,有效发挥村级活动室的政治活动、便民服务、经济服务、文化娱乐、综治维稳等方面的作用。管好用活建成的22个自然村党员活动室,在醒目位置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布党的政策法规和集体资产管理等村级事务,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村级组织堡垒作用,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烤烟、甘蔗、茶叶、核桃、坚果、养殖和烤酒等产业,加强群众技能素质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岩帅镇党委还通过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载体,鼓励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设立“党员扶贫先锋岗”,公开岗位职责,投身脱贫攻坚。在今年的危旧房改造重建工作中,面对群众劳动力不足的现状,党员主动担当,积极帮助群众建房。在每个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中选出一户“脱贫党员示范户”,以自身的脱贫经历做出示范,鼓励群众树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勇打脱贫翻身仗的信心。成立了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打扫卫生、帮贫、扶老、济困、助残等志愿服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有力助推了岩帅镇经济社会的快速稳步发展,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非常高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