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临沧作风” 创造临沧“脱贫效率”

刊发时间:2017-03-06 A3版  作者:蒋正林

  当前,全市上下正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临沧作风”,努力创造临沧“脱贫效率”。本文以镇康县木场乡脱贫攻坚工作为例,谈几点粗浅认识。
  镇康县木场乡作为27个建档立卡贫困乡之一,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通过三轮“回头看”,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1户3649人;至2016年12月底,按照入户调查、村“两委”商议、村评议公示、乡检查公告、县审定销号六步程序,圆满完成2016年县下达的84户350人贫困退出任务,其中,净减贫140人。目前,尚有994户3509人需脱贫。
  明确新任务。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2017年,木场乡要紧紧围绕“实现3个贫困村780户2800人脱贫,并将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实现整乡脱贫出列”目标任务,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6569”的要求,大力弘扬“临沧作风”,以更大气魄,舍我其谁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创造木场“脱贫效率”。
  采取新举措。脱贫攻坚工作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016年以来,木场乡结合乡情、村情、民情和自身的资源禀赋等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作风,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了“木场方案”、打造了“木场品牌”、总结了“木场经验”。
  实施“三大建设”。在安居房建设中,把它作为大工地、大市场和技能培训的大学校来做,进一步拓展延伸安居脱贫的外延和内涵。
  培养“七种人”。木场乡党委要求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科学规划,当个细心人;熟悉政策,当个明白人;服务群众,当个贴心人;管好资金,当个管家人;党员带头,当个引路人;严把质量,当个老实人;建章立制,当个责任人。
  实施“三六一”资金发放模式。为确保建房农户的贷款和补助资金安全,采取农户旧房拆除、备料和基础开挖完成后拨付30%的建房资金,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后拨付60%的建房资金,验收合格后拨付10%的建房资金发放方式,有效增强资金管控能力,防止农户挪作他用。
  试行“政策支持、政府担保、三推、三赢”精准扶贫方案。为有效解决贷款难问题,采取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政策性收入作为偿还贷款主要来源;由乡人民政府担保,协调贷款;统筹扶贫、维稳与党建“三推进”;实现企业、群众和政府“三赢”。
  实施教育改革“四项措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整治;创新管理措施,注重细节,实行学生午休制度,让学生有更加充沛的精力进行下午的学习;合理调配师资,不过多追求平衡,大胆启用新人;打破常规,不搞平均主义,实行教学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通过实施“四项措施”,木场中、小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学业考试成绩取得新进步。
  实施“七+”合作社发展模式。为有效解决村干部的话语权、有钱花的问题,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在绿荫塘村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科技+乡政府+挂钩单位+督导组”油菜产业发展模式,由村“两委”组建油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种植油菜200亩,所需化肥由挂钩单位市工商局无偿提供,种植栽培管护由市、县、乡农业部门现场培训指导,厂房建设、油菜加工设备所需资金由乡政府拿一点、督导组从工作经费中支持一点,同时,商标注册由市工商局负责落实,名称确定为“利卡富”。
  完善“三项制度”。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例会制度、信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三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钱、管物,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推进、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干部职工不出或少出问题。
  创建新业绩。踩着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的“鼓点”,木场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各挂钩单位的关心支持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为2017年底实现整乡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居脱贫工程取得新成效。1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全面动工,共涉及农户1319户,目前,全乡开工建设1155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9264.5万元,其中有偿4059万元,无偿5096万元,前期工作经费109.5万元。
  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冬桃苗5.23万株,新植冬桃570余亩;发放草果苗125万株,新植草果2000余亩;发放重楼苗4万株,新植重楼8亩;发放树头菜、火镰菜苗10.32株,新植516亩。与中国农大合作的桃源组“科技小院”建设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明孟公路木场段标准化油路建设47公里、产业道路建设31.5公里、桃花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500亩、大树丫口等村组公路建设32.2公里、易地扶贫搬迁点饮水管网建设8.5公里、电网建设5.45公里,高标准完成活动场所建设6个,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所需医疗设备已购置到位。
  素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通过“结对帮困”“金秋助学”等措施,助力知识扶贫工程。目前,全乡实施结对帮扶1人,实施金秋助学10人,临时救助13人,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800余人次。
  生态脱贫工作稳步开展。向10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10棵以上高价值经济林木,共种植高价值经济林木1.51万株,建成经济林果基地23万亩,实现了人均11亩。以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定位的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评审,桃花岛避暑休闲旅游品牌效应日趋显现。
  总之,我们要以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临沧作风”,创造出临沧“脱贫速度”“脱贫效率”,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50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弘扬“临沧作风” 创造临沧“脱贫效率”

刊发时间:2017-03-06 A3版  作者:蒋正林 【字体:大 中 小】

  当前,全市上下正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临沧作风”,努力创造临沧“脱贫效率”。本文以镇康县木场乡脱贫攻坚工作为例,谈几点粗浅认识。
  镇康县木场乡作为27个建档立卡贫困乡之一,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通过三轮“回头看”,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1户3649人;至2016年12月底,按照入户调查、村“两委”商议、村评议公示、乡检查公告、县审定销号六步程序,圆满完成2016年县下达的84户350人贫困退出任务,其中,净减贫140人。目前,尚有994户3509人需脱贫。
  明确新任务。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2017年,木场乡要紧紧围绕“实现3个贫困村780户2800人脱贫,并将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实现整乡脱贫出列”目标任务,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6569”的要求,大力弘扬“临沧作风”,以更大气魄,舍我其谁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创造木场“脱贫效率”。
  采取新举措。脱贫攻坚工作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016年以来,木场乡结合乡情、村情、民情和自身的资源禀赋等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作风,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了“木场方案”、打造了“木场品牌”、总结了“木场经验”。
  实施“三大建设”。在安居房建设中,把它作为大工地、大市场和技能培训的大学校来做,进一步拓展延伸安居脱贫的外延和内涵。
  培养“七种人”。木场乡党委要求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科学规划,当个细心人;熟悉政策,当个明白人;服务群众,当个贴心人;管好资金,当个管家人;党员带头,当个引路人;严把质量,当个老实人;建章立制,当个责任人。
  实施“三六一”资金发放模式。为确保建房农户的贷款和补助资金安全,采取农户旧房拆除、备料和基础开挖完成后拨付30%的建房资金,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后拨付60%的建房资金,验收合格后拨付10%的建房资金发放方式,有效增强资金管控能力,防止农户挪作他用。
  试行“政策支持、政府担保、三推、三赢”精准扶贫方案。为有效解决贷款难问题,采取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政策性收入作为偿还贷款主要来源;由乡人民政府担保,协调贷款;统筹扶贫、维稳与党建“三推进”;实现企业、群众和政府“三赢”。
  实施教育改革“四项措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整治;创新管理措施,注重细节,实行学生午休制度,让学生有更加充沛的精力进行下午的学习;合理调配师资,不过多追求平衡,大胆启用新人;打破常规,不搞平均主义,实行教学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通过实施“四项措施”,木场中、小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学业考试成绩取得新进步。
  实施“七+”合作社发展模式。为有效解决村干部的话语权、有钱花的问题,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在绿荫塘村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科技+乡政府+挂钩单位+督导组”油菜产业发展模式,由村“两委”组建油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种植油菜200亩,所需化肥由挂钩单位市工商局无偿提供,种植栽培管护由市、县、乡农业部门现场培训指导,厂房建设、油菜加工设备所需资金由乡政府拿一点、督导组从工作经费中支持一点,同时,商标注册由市工商局负责落实,名称确定为“利卡富”。
  完善“三项制度”。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例会制度、信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三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钱、管物,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推进、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干部职工不出或少出问题。
  创建新业绩。踩着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的“鼓点”,木场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各挂钩单位的关心支持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为2017年底实现整乡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居脱贫工程取得新成效。1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全面动工,共涉及农户1319户,目前,全乡开工建设1155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9264.5万元,其中有偿4059万元,无偿5096万元,前期工作经费109.5万元。
  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冬桃苗5.23万株,新植冬桃570余亩;发放草果苗125万株,新植草果2000余亩;发放重楼苗4万株,新植重楼8亩;发放树头菜、火镰菜苗10.32株,新植516亩。与中国农大合作的桃源组“科技小院”建设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明孟公路木场段标准化油路建设47公里、产业道路建设31.5公里、桃花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500亩、大树丫口等村组公路建设32.2公里、易地扶贫搬迁点饮水管网建设8.5公里、电网建设5.45公里,高标准完成活动场所建设6个,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所需医疗设备已购置到位。
  素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通过“结对帮困”“金秋助学”等措施,助力知识扶贫工程。目前,全乡实施结对帮扶1人,实施金秋助学10人,临时救助13人,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800余人次。
  生态脱贫工作稳步开展。向10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10棵以上高价值经济林木,共种植高价值经济林木1.51万株,建成经济林果基地23万亩,实现了人均11亩。以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定位的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评审,桃花岛避暑休闲旅游品牌效应日趋显现。
  总之,我们要以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临沧作风”,创造出临沧“脱贫速度”“脱贫效率”,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