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美临沧建设凝聚正能量
——全市2016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扫描
2016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思路上勇创新、在重点上寻突破、在边字上作文章、在务实上求成效,为“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为大美临沧建设汇聚正能量。
理论武装强基固本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探索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支撑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境安宁、社会和谐。
坚持“八有”学习模式,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格局,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不断规范化。开展“学理论、读好书”活动,并通过报告会、培训班、学习日等方式,实现干部学习制度化。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等大众化、本土化、民语化宣讲9930场次,受众129万余人次。组建临沧智库,建立临沧社科专家数据库,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首次开展了15项市级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完成《宣传干部从业规范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云南“三个定位”发展》等中央、省委重大课题研究,实现了中宣部、省委宣传部课题调研零的突破,理论研究本土化工作有效推进。
舆论引导凝心聚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积极稳妥化解热点、难点问题,为临沧跨越发展凝心聚力。
正面宣传引领主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组织市、县(区)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科学谋划、系统组织,扎实开展党的建设、脱贫攻坚、沿边开发开放、“稳增长开好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重大主题宣传并取得显著成效。
阵地建设强化保障。深化媒体改革,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提高新闻资讯传播效率;开通IPTV电视,实现全市936个行政村(社区)本地节目信号覆盖;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安全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加强责任媒体建设,强化媒体的职责使命、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
舆论引导有序有力。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全年组织召开市第四次党代会新闻发布会、《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等12场次新闻发布会。做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和舆论引导,引导网友理性发声,积极传播临沧正能量。严厉打击网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清除有害信息,揭露网络谣言。
对外宣传提升形象
全面贯彻落实《临沧市三年(2015—2017)对外宣传工作意见》,市内外媒体和平台联动,大外宣活动造势,微传播点对点传播,“世界佤乡好地方,避暑避寒到临沧”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大平台”展示“新形象”。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等14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开展战略宣传合作。在CCTV-1和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投放临沧形象宣传片;在人民网开设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专题网页,全程直播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颁奖典礼和获奖明星媒体见面会;与新华社中国信息社开展信息服务合作;在《云南日报》推出“大美临沧”专版和相关新闻报道;在云南卫视每日播出临沧形象宣传片,在《云南新闻联播》实时播出临沧新闻;此外,还与《春城晚报》《社会主义论坛》《大观周刊》《云南日报内参》、新浪网等媒体合作,推出“临沧专版”“临沧专题”“临沧频道”,宣传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与缅甸《金凤凰》中文报开展宣传合作,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
“大活动”发出“好声音”。全年组织开展重大主题外宣活动25场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级50多家媒体300多名记者深入临沧,全方位宣传报道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典型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刘云山同志调研临沧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中央和省级媒体“临沧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重大典型”主题采访活动,相关典型经验新闻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和《经济频道》专题播出,同时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等600余家网站及新闻客户端刊发原创稿件或转发转载。深入推进重大典型宣传,组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云岭先锋》杂志等媒体先后赴镇康县采访毕世华同志先进事迹并刊播稿件。沿边开放受到持续关注,生态文化旅游宣传掀起高潮,“文化临沧”影响力不断提高;组织开展2016年云南省第九届农民运动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对外宣传工作。
“微传播”推动“大宣传”。贯穿“小故事作大文章”“小投入做大项目”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临沧市“微传播”项目实施方案》。“微传播”迈出坚实步伐,“以微见著”“以小见大”宣传临沧形象。“两微一端”全面发力,提高了民众参与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明建设丰润滋养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振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叫响做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示范村建设。各级各类媒介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12000多篇次、“梦娃”系列动画视频1100多次,在城镇阅报栏和各类广告牌、灯箱、LED屏、建筑围挡等刊播“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系列图片,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
群众性文明创建广泛开展。建设2016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10个,评选命名第二十四批市级文明单位153个、文明村68个、第十六批市级文明行业2个、第八批市级文明社区3个,创建“十星级文明户” 62024户。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召开全市第二十一次精神文明建设暨第十三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评选临沧市2016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10名、“先进教师”100名、“先进家庭”100户、“先进青少年”500名。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声有色。精心组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发各族干部群众敬党、爱党、信党的热情。组织开展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市各族人民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还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承办了云南省2015—2016年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典型宣传引领示范。深入开展向杨善洲、高德荣、召存信、耿家盛学习活动。做好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典型、“国门之星”“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推荐,推出李永军等6名农村致富带头人、罗成臻等13名青年创业典型、毕世华等26名“国门之星”、 临翔区人民法院等4家省级学雷锋示范点、梁艳等12名省级学雷锋标兵,顾大勇入选云南省2015“最美十大人物” ,毕世华被评为“时代先锋”。召开“感动临沧2016年度人物” 发布会,发布感动临沧年度人物10名。
文化发展服务大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基层和民众。
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制定《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并扎实推进31项内容41项事项改革。深化市直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临沧传媒集团改革,逐步构建国有现代文化企业体系。
文化事业稳健发展。以农村、边境地区和民族贫困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制定全市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第一批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按“八个一”标准,扎实推进37个示范点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加快建设。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开展“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唱会、“2016环球国际大马戏嘉年华”临沧专场演出以及纪念建党95周年歌咏比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在农村地区放映电影10301场,观影220万人次,译制少数民族电影40部。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报告文学《幸福大事——来自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的报告》被列入中国作家协会2016年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佤族作家伊蒙红木《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编制全市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建立临沧文化企业库和文化产业项目库,56户企业和32个项目入库。影视创作拍摄取得新成绩,电影《情比山高》先后入围27个国际电影节,获2016年芬兰斯堪的纳维亚电影节“最佳影片”等15项大奖;电影《阿佤兄弟》和《滇西有朵红色的云》开拍。创作了《舞魅双江》《纸艺里的傣乡》《幸福的核桃树》等微电影剧本10部。
节会品牌更加响亮。把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和第六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合并举办,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3258部微电影作品投稿参评,1400名市外嘉宾前来参节,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8户企业前来参展,累计完成贸易额96375万元,签约项目31个,协议资金达241.4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群众参与、缅甸主题、经贸成果、宣传力度、节会影响的新突破。
回眸2016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强力的舆论支持。2017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发扬“临沧作风”,以更加饱满的激情砥砺前行,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