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学好其它学科知识的前提,是素质教育对小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不仅为学生的当前发展奠定基础,还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通过几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抓。
一、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我要学”“我要知道”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学心理、树立自学信心,激发自学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最终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亲自实践,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味自己劳动成果所带给的快乐。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点滴发现,不断激励学生自学。
二、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口语交流环境和氛围
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流,学生能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潜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平等、亲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相互尊重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体现“自我”角色。使学生在交际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有勇气去质疑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都有权力保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宽松、民主的交流氛围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启动学生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重视学生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新大纲的基础上明确了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数量。在教学中,可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中年级的读文教学,改变以往的“落后阅读”教育向“尽早阅读”方向发展。强化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让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获得最多信息,学到最多知识。让学生精读为主,以略读、快读为辅。让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这样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整理好读书笔记。久而久之,就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增强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收集和整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四、“问”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巧“问”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会收到化石点金的效果。那么,教师的“问”要注意些什么呢?提问必须有价值。改变要“是不是,好不好,会不会”等不利于调动思考积极性的提问方式。提问必须及时,由浅入深,循序渐渐。提问必须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深度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可用直接提问、间接提问、选择式提问、扩展式提问等。
五、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检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品质。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学习语文的能力就越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后劲就越大。作文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内、校内,教师应拓宽学生训练的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多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在习作中受到人文主义教育。
六、让学生对教材自主解读,教师进行人文评阅
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语文作业。因为,在学生自行设计的语文作业中教师可窥到学生平时不易显露的思绪、情感、态度,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求。
学生要设计好作业,就先得对课文有所了解,“好表现”的心理驱使学生去阅读,去把握语文中的语言美,去挖掘文中的深层内涵,去关注画龙点睛式词语。让学生自己设计好作业后,邀约别的同学来评阅、探究、展开讨论。同学间因年纪相仿,讨论起来会无拘无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时教师可以在旁边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个性品质,摸清他们的语文素养。除了学生合作评阅外,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业可进行评阅,评阅时应多激励,少指责。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不同,设计的作业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评价时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都已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出来了,教师应带着赏识的目光去解读,进行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对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教师也不能指责,应善意的进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信心才会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应变性就得到了培养,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