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公示

刊发时间:2017-03-15 A2版  作者:

  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荐评选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相关通知精神,经各级各单位逐级审核评选推荐,临沧市推荐评选审核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拟推荐张成仁等8名同志为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现将8名同志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公示如下:
  张成仁,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茶叶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历任茶叶初制所主任、茶叶工作站站长等职务。先后荣获凤庆县劳动模范、临沧市劳动模范、临沧地区优秀专业人才、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临沧2016年度人物。
  潜心研究滇红茶制作技艺,撰写了大量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六项研究成果和论文获临沧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万亩有机茶园获国际国内有机认证”获二等奖;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红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滇红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专注收集保护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由60多份达到1000多份。率领团队先后开发了“经典58”、滇红金曲、高原红、中国红等滇红新产品。凤牌“经典58”获临沧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经典58”、滇红金曲荣获2009年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经典58”和“中国红”投放市场后成为滇红集团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千万元的单品;参加凤庆县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推广,累计完成改造低产茶园3000多亩,实现了产量翻番,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的目标;率先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到茶园管理中;总结出了“密植高产”的新茶园发展成功经验。
  黄光祥,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电焊中级工,临沧市临翔区城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管道工。先后荣获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临翔区劳动模范、临沧市劳动模范。
  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供水管道安装及维修工作,脏活、苦活、累活样样冲锋在前,足迹踏遍了临沧城的家家户户,维修了不同尺寸的所有上、下水管道,更换了成千上万个阀门、接头、改装了无数个楼房水箱及卫生间管道。2013至2015年是公司自组建以来工程量最大、维修任务最重的三年,他时常忍着严重的腰脊劳损的痛苦,口袋里随时揣着药片,昼夜奋战在一线。施工中,有的地方易渗水,容易塌方,而地下管道作业的深度均在2—4米左右,在这样恶劣的生产环境下,他总是冲在前面。有的地段积水深、施工难度大,他经常带水作业,入冬和早春时节,冰水刺骨,一天下来手脚都被冻坏僵硬,但还是忍着坚持工作,目前手和脚还有严重冻伤的伤疤。三年间,他参与管道维修,为住户室内外维修6630户(次),处理上下水堵塞269户(次),高楼住户卫生间漏水105户,室外管道阀门维修273处,上下管线接头110次,平房上水安装21栋,受到了广大用水户的普遍好评。
  戎加升,男,汉族、1946年6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小学文化,制茶高级工程师。现任云南省双江勐库茶叶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市、县优秀民营企业家,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家,市、县级劳动模范,2007年感动临沧人物、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
  重源头抓原料,从茶园管理入手,用老祖宗传下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茶叶品质明显得到提高;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全中国最大的茶叶初制加工厂,取消茶叶初制所和茶农初制加工点,采取鲜叶直接进厂加工;致力于推广多次被鉴定为国家优良品种的勐库大叶种茶,使勐库大叶种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大力帮助农户发展有机茶,让茶农脱贫致富,很多茶农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房、开上了小轿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先后出资1700多万元,为茶区茶农修通道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捐资助学,改善市政设施;创业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常年雇用固定职工300多人,解决100多人的临时就业,1.08万亩有机茶园为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缓解了全县就业压力。
  郑兴浩,男,彝族,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1990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临沧市云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警务站负责人。历任云县后箐乡派出所所长、云县茂兰镇派出所所长、云县警务站站长、云县禁毒大队教导员。先后荣获临沧市禁毒人民战争先进个人、全国堵源截流先进个人、临沧市公安禁毒工作十佳查缉能手、云县劳动模范、临沧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临沧市劳动模范。
  郑兴浩从警27年,禁毒13年。在查缉毒品工作中,郑兴浩率队以警务站为基地,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实施“四班三运转”查缉模式,在“六查”工作法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四大查缉体系”和“十大查缉技战法”。
  2013年,云县公安局警务站公开查缉毒品缴获量全省第一;当年,在省公安厅禁毒公开查缉毒品大比武中,他两次夺得综合成绩第一名。近3年来,郑兴浩共组织查破毒品刑事案件461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15名、网上逃犯53名,缴获毒品总量1016.02千克、易制毒化学物品63.7吨、各类枪支28支、子弹560发、手榴弹1枚,手雷6枚,收戒吸毒人员436名,协助各地公安机关查破刑事案件4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60名。
  李晓梅,女,彝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0年10月出生,高级农艺师。临沧市沧源自治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先后荣获云南省农业厅农业抗旱先进个人,临沧市“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临沧市劳动模范。
  在沧源农业战线上工作了26年,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累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85期25631人次,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群众“两杂”种植技术,使当地群众每人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改变了当地“刀耕火种”的状况,
  她积极探索高效农业发展载体,依托资源优势,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水稻、玉米、油菜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玉米覆膜栽培、水改旱种等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20.66万亩次、增收41100万元。促进了沧源县粮食连续实现九年增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产量分别突破了370公斤的单产大关。
  她积极参与替代种植走出去的工作实践,担任缅北沧源一线的农业专家技术组组长,带着一帮人长期深入境外帮助当地农民改种换土、推广综合农艺技术措施(替代种植),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甘蔗、茶叶和经济林果种植等产业,把许多的荒山和曾经罂粟花盛开的地方改换成了硕果累累的粮仓。
  她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总结出高产高效配套集成技术,撰写了大量的科技论文。她组织和参与实施的项目获省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市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毕家富,男,汉族,1950年12月生,初中学历,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勐旨村兴糖组村民。先后荣获感动临沧2015年度人物、临沧市劳动模范。
  1992年,毕家富响应政府号召,到大雪山乡开发甘蔗产业,带领37户村民开荒改造荆棘林,带头种植了100亩甘蔗,第一年,仅他家甘蔗收入就达5万多元。
  在他的带动下,2016年,大雪山乡甘蔗种植面积达23127.48亩,入榨67849.689吨,实现产值5088.67余万元;至2016年底,兴糖村的甘蔗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500亩增到1300余亩,甘蔗年产量达4000余吨,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1996年他无意间从《支部生活》中发现了澳洲坚果产业的发展前景,第一个带头摸索发展种植澳洲坚果,带动了全乡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目前,全乡建成澳洲坚果种植基地13.21万亩(2016年种植面积1.43万亩),2.2万亩进入初果期,实现产量783.77吨,产值2821余万元;毕家富带领兴糖村村民种植坚果2500多亩,实现产量135吨,产值486万余元。他抓住机遇,第一个带头探索、学习掌握了坚果育苗技术,并向村民传授,培育后加以销售,部分农户收入达10万元以上。此外,他还带领全村30户群众以入股投工投劳方式建立了红色股权养牛场,年出栏100余头。他还为村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如今,勐旨村改变了过去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落后面貌,家家户户盖上了二层小楼房,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车。
  李正明,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木场村绿皮寨村民,历任木场村主任、村支书、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先后荣获镇康县“优秀共产党员”、临沧市“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镇康县劳动模范、临沧市劳动模范、云南省科普先进个人、感动临沧2016年度人物。
  他带头大胆试种1.5亩草果成功后,用四年时间摸索掌握了草果育技术,低价甚至免费发给村民种植,带动全村种植草果960亩(其中,挂果面积310亩),实现总产值600余万元;带头种植核桃200多亩,年收入2万元以上;带头试种紫皮石斛并获得成功,年收入3万多元。
  他把通过自己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草果、核桃、石斛种植经验毫不保留地推广给全乡村民,几年来共带动全乡种植草果412户15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399人)、种植核桃156户4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344人),种植石斛48户1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5人),每户年均增收6万多元。
  高家余,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基础教育参考》理事会理事、省高完中达标晋级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先后在小学、九年制学校、初中、完中、教育局工作,历任主任、副校长、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局长等职,现任临沧市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先后荣获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国家重点课题先进负责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市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工作先进个人、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0多年来,他常年以校为家,带病坚持工作。推行“细、严、实、新、恒”精细化管理,构建全员、全事、全程“三全”育人体系;率先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经典名著阅读等纳入教学,学校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列为全国重点招生学校;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参加省才艺大赛获特等奖、最具智慧奖;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
  他研发了适合校情的“2·6·2”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考评连续七年受省表彰,学校高考600分以上学生数一直占全市70%以上,占全省3.0%以上,居全省前茅,2016年培养了省理科状元。学校被媒体誉为云南“高考10大牛校”之一。学校于2014年晋升省一级一等高完中,跻身全省顶尖高中行列。他先后有4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核心期刊发表并获奖;编著《做最好的自己》等校本教材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专著《良心教育》由云南教育出版集团出版。主编语文英语百千万工程等5个系列60多种校本教材广受好评。应邀到国科大等高校讲学,引起强烈反响。市内外各地慕名前来观摩学习,他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被广泛学习借鉴。
  以上公示,欢迎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向临沧市推荐评选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总工会)反馈,公示期为5天(2017年3月15—19日)。
  举报电话:2122282 、2122946
  临沧市推荐评选审核领导小组
  2017年3月15日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51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公示

刊发时间:2017-03-15 A2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荐评选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相关通知精神,经各级各单位逐级审核评选推荐,临沧市推荐评选审核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拟推荐张成仁等8名同志为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现将8名同志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公示如下:
  张成仁,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茶叶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历任茶叶初制所主任、茶叶工作站站长等职务。先后荣获凤庆县劳动模范、临沧市劳动模范、临沧地区优秀专业人才、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临沧2016年度人物。
  潜心研究滇红茶制作技艺,撰写了大量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六项研究成果和论文获临沧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万亩有机茶园获国际国内有机认证”获二等奖;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红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滇红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专注收集保护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由60多份达到1000多份。率领团队先后开发了“经典58”、滇红金曲、高原红、中国红等滇红新产品。凤牌“经典58”获临沧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经典58”、滇红金曲荣获2009年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经典58”和“中国红”投放市场后成为滇红集团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千万元的单品;参加凤庆县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推广,累计完成改造低产茶园3000多亩,实现了产量翻番,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的目标;率先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到茶园管理中;总结出了“密植高产”的新茶园发展成功经验。
  黄光祥,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电焊中级工,临沧市临翔区城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管道工。先后荣获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临翔区劳动模范、临沧市劳动模范。
  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供水管道安装及维修工作,脏活、苦活、累活样样冲锋在前,足迹踏遍了临沧城的家家户户,维修了不同尺寸的所有上、下水管道,更换了成千上万个阀门、接头、改装了无数个楼房水箱及卫生间管道。2013至2015年是公司自组建以来工程量最大、维修任务最重的三年,他时常忍着严重的腰脊劳损的痛苦,口袋里随时揣着药片,昼夜奋战在一线。施工中,有的地方易渗水,容易塌方,而地下管道作业的深度均在2—4米左右,在这样恶劣的生产环境下,他总是冲在前面。有的地段积水深、施工难度大,他经常带水作业,入冬和早春时节,冰水刺骨,一天下来手脚都被冻坏僵硬,但还是忍着坚持工作,目前手和脚还有严重冻伤的伤疤。三年间,他参与管道维修,为住户室内外维修6630户(次),处理上下水堵塞269户(次),高楼住户卫生间漏水105户,室外管道阀门维修273处,上下管线接头110次,平房上水安装21栋,受到了广大用水户的普遍好评。
  戎加升,男,汉族、1946年6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小学文化,制茶高级工程师。现任云南省双江勐库茶叶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市、县优秀民营企业家,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家,市、县级劳动模范,2007年感动临沧人物、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
  重源头抓原料,从茶园管理入手,用老祖宗传下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茶叶品质明显得到提高;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全中国最大的茶叶初制加工厂,取消茶叶初制所和茶农初制加工点,采取鲜叶直接进厂加工;致力于推广多次被鉴定为国家优良品种的勐库大叶种茶,使勐库大叶种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大力帮助农户发展有机茶,让茶农脱贫致富,很多茶农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房、开上了小轿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先后出资1700多万元,为茶区茶农修通道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捐资助学,改善市政设施;创业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常年雇用固定职工300多人,解决100多人的临时就业,1.08万亩有机茶园为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缓解了全县就业压力。
  郑兴浩,男,彝族,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1990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临沧市云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警务站负责人。历任云县后箐乡派出所所长、云县茂兰镇派出所所长、云县警务站站长、云县禁毒大队教导员。先后荣获临沧市禁毒人民战争先进个人、全国堵源截流先进个人、临沧市公安禁毒工作十佳查缉能手、云县劳动模范、临沧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临沧市劳动模范。
  郑兴浩从警27年,禁毒13年。在查缉毒品工作中,郑兴浩率队以警务站为基地,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实施“四班三运转”查缉模式,在“六查”工作法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四大查缉体系”和“十大查缉技战法”。
  2013年,云县公安局警务站公开查缉毒品缴获量全省第一;当年,在省公安厅禁毒公开查缉毒品大比武中,他两次夺得综合成绩第一名。近3年来,郑兴浩共组织查破毒品刑事案件461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15名、网上逃犯53名,缴获毒品总量1016.02千克、易制毒化学物品63.7吨、各类枪支28支、子弹560发、手榴弹1枚,手雷6枚,收戒吸毒人员436名,协助各地公安机关查破刑事案件4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60名。
  李晓梅,女,彝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0年10月出生,高级农艺师。临沧市沧源自治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先后荣获云南省农业厅农业抗旱先进个人,临沧市“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临沧市劳动模范。
  在沧源农业战线上工作了26年,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累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85期25631人次,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群众“两杂”种植技术,使当地群众每人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改变了当地“刀耕火种”的状况,
  她积极探索高效农业发展载体,依托资源优势,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水稻、玉米、油菜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玉米覆膜栽培、水改旱种等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20.66万亩次、增收41100万元。促进了沧源县粮食连续实现九年增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产量分别突破了370公斤的单产大关。
  她积极参与替代种植走出去的工作实践,担任缅北沧源一线的农业专家技术组组长,带着一帮人长期深入境外帮助当地农民改种换土、推广综合农艺技术措施(替代种植),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甘蔗、茶叶和经济林果种植等产业,把许多的荒山和曾经罂粟花盛开的地方改换成了硕果累累的粮仓。
  她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总结出高产高效配套集成技术,撰写了大量的科技论文。她组织和参与实施的项目获省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市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毕家富,男,汉族,1950年12月生,初中学历,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勐旨村兴糖组村民。先后荣获感动临沧2015年度人物、临沧市劳动模范。
  1992年,毕家富响应政府号召,到大雪山乡开发甘蔗产业,带领37户村民开荒改造荆棘林,带头种植了100亩甘蔗,第一年,仅他家甘蔗收入就达5万多元。
  在他的带动下,2016年,大雪山乡甘蔗种植面积达23127.48亩,入榨67849.689吨,实现产值5088.67余万元;至2016年底,兴糖村的甘蔗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500亩增到1300余亩,甘蔗年产量达4000余吨,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1996年他无意间从《支部生活》中发现了澳洲坚果产业的发展前景,第一个带头摸索发展种植澳洲坚果,带动了全乡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目前,全乡建成澳洲坚果种植基地13.21万亩(2016年种植面积1.43万亩),2.2万亩进入初果期,实现产量783.77吨,产值2821余万元;毕家富带领兴糖村村民种植坚果2500多亩,实现产量135吨,产值486万余元。他抓住机遇,第一个带头探索、学习掌握了坚果育苗技术,并向村民传授,培育后加以销售,部分农户收入达10万元以上。此外,他还带领全村30户群众以入股投工投劳方式建立了红色股权养牛场,年出栏100余头。他还为村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如今,勐旨村改变了过去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落后面貌,家家户户盖上了二层小楼房,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车。
  李正明,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木场村绿皮寨村民,历任木场村主任、村支书、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先后荣获镇康县“优秀共产党员”、临沧市“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镇康县劳动模范、临沧市劳动模范、云南省科普先进个人、感动临沧2016年度人物。
  他带头大胆试种1.5亩草果成功后,用四年时间摸索掌握了草果育技术,低价甚至免费发给村民种植,带动全村种植草果960亩(其中,挂果面积310亩),实现总产值600余万元;带头种植核桃200多亩,年收入2万元以上;带头试种紫皮石斛并获得成功,年收入3万多元。
  他把通过自己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草果、核桃、石斛种植经验毫不保留地推广给全乡村民,几年来共带动全乡种植草果412户15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399人)、种植核桃156户4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344人),种植石斛48户1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5人),每户年均增收6万多元。
  高家余,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基础教育参考》理事会理事、省高完中达标晋级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先后在小学、九年制学校、初中、完中、教育局工作,历任主任、副校长、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局长等职,现任临沧市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先后荣获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国家重点课题先进负责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市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工作先进个人、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0多年来,他常年以校为家,带病坚持工作。推行“细、严、实、新、恒”精细化管理,构建全员、全事、全程“三全”育人体系;率先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经典名著阅读等纳入教学,学校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列为全国重点招生学校;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参加省才艺大赛获特等奖、最具智慧奖;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
  他研发了适合校情的“2·6·2”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考评连续七年受省表彰,学校高考600分以上学生数一直占全市70%以上,占全省3.0%以上,居全省前茅,2016年培养了省理科状元。学校被媒体誉为云南“高考10大牛校”之一。学校于2014年晋升省一级一等高完中,跻身全省顶尖高中行列。他先后有4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核心期刊发表并获奖;编著《做最好的自己》等校本教材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专著《良心教育》由云南教育出版集团出版。主编语文英语百千万工程等5个系列60多种校本教材广受好评。应邀到国科大等高校讲学,引起强烈反响。市内外各地慕名前来观摩学习,他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被广泛学习借鉴。
  以上公示,欢迎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向临沧市推荐评选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总工会)反馈,公示期为5天(2017年3月15—19日)。
  举报电话:2122282 、2122946
  临沧市推荐评选审核领导小组
  2017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