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俐侎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基本条件,现以提升俐侎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例,谈谈几点思考。
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仅永德县境内就有2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及云县幸福镇、凤庆县郭大寨乡等地,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制约,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不高,生产生活相对落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二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的政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目前,人居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仍然是俐侎村寨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一、俐侎村寨人居环境相对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的原因。俐侎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对自己迁移的历史和年代匀以口传文学的形式记录,无法考究迁入乌木龙乡居住的具体年代和根源,这个族群在乌木龙定居下来以后,长期以来以狩猎、种植粗粮为生,生活环境闭塞,经济一直是自给自足,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与其他民族交往较少,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族群,长期的封闭生活造成俐侎人村寨人居环境落后,如永德县乌木龙乡的翁思洼村、亚练乡大平掌、太阳箐小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建设新家园的意识还不强,严重影响提升俐侎人人居环境。
二是自然生存环境的原因。俐侎人在乌木龙定居下来后,一直生活在高寒山区,村寨大多建筑在山坡上,村寨结构随意,没有完整的走向和格局,生产生活的道路大多顺山势而走,村寨建设规划和道路建设难度大,从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困难,如永德县乌木龙乡的帮洼村民小组、云县幸福镇的老街村民小组和野猪塘村民小组,虽然已经实施俐侎人扶持发展工程,但由于村寨处于山坡上,村寨规划和村组道路建设十分困难,还有的边远村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依然存在,出行比较困难。
三是生活习俗的原因。俐侎人长期生活在封闭的高寒山区,生活习俗传统,与其他民族交往较少,生活方式单一,他们的住房以传统的杆栏式建筑居多,人畜共居现象突出,村寨公共和人居环境较差,部分村寨至今无公共厕所,如永德县乌木龙乡的阿尼卑、豹子寨等,虽然已经实施了俐侎人扶持工程,但与国家农村美丽家园建设的标准差距还很大。
二、对提升俐侎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
一是要提高俐侎人群众对提升思想认识。由于俐侎人是直过族群,形成了顺应自然的思想认识,对提升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认识不足。因此,提高俐侎人群众对提升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思想认识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要深入宣传党中央的脱贫攻坚政策,让俐侎人群众从思想上认识提升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从思想让认识这是党委、政府对他们生产生活的关心,也是他们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其次要组织部分群众走出去参观其他民族已经建设完成的现代文明村寨,通过外出参观已经建成美丽村寨的成果,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二是要完善村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俐侎人历史和生产生活等原因,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到行政村道路硬化,但是不少村寨离村委会较远,而村组道路建设与美丽乡村标准要求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首先要落实好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争取上项目,将村组道路建设纳入扶持范围,至少到2020年实现村组道路硬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打牢基础;其次要强化公共卫生基础建设,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做好村民小组公共厕所建设,到2020年至少每个村民小组建成1至2个公共厕所,彻底改变村寨长期无公厕的现状;第三要提升美化绿化。由于历史和生产生活的原因,使部分俐侎人为了粮食生产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村寨缺少美化绿化。因此,要发动群众在村寨道路、房前屋后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林木,一方面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一方面达到绿化村寨的效果,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
三是要治理卫生环境。俐侎人居住的村寨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等原因,卫生环境比较差,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的提升,因此治理卫生环境尤为重要。首先要规范村寨垃圾处理,俐侎人长期以来没有规范处理垃圾的习惯,路边房前屋后垃圾成堆现象突出,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成1至2个垃圾池,并要求群众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其次要教育群众保持洁净的环境,以村规民约制定出洁净环境规定,安排群众自觉打扫村寨道路,将任务落实到户到人,每户人家包路段,保证村寨道路洁净,从而实现村寨洁净。
总之,提升俐侎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任重道远,只有提升人居环境,俐侎人才能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