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镇走出生态农业发展新路
努力探索“3+”模式 生态经济实现双赢
幸福镇走出生态农业发展新路
本报讯 (通讯员 郭子军 查学宏 柏金荣) 云县幸福镇在石佛山高原生态农业园建设中,创新探索“项目+项目、产业+产业、效益+效益”的“3+”模式,走出一条土地实现规模集约经营、项目有效整合、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双赢的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做强高原生态农业园,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项目+项目,整合资源强基础。石佛山高原生态农业园建设以水利部门的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为依托,相继整合实施了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整理、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林业部门的陡坡地治理、水利部门的高效节水等项目,累计建成混凝土主干道路38.1公里、生产道路36.2公里,沟渠27.3公里、完成土地整理10160亩、水窖340口。有效整合了部门项目和资金,实现产业建设的基础设施有效配套。
产业+产业,立体农业促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石佛山高原生态农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引进临沧凌丰咖啡公司,成立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实行流转反包统一集约经营,采取“坚果+咖啡”长短结合的立体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实现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化,确保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保障了种植农户稳定增收。
效益+效益,创新模式促增收。项目区乔灌结合、长短结合的“坚果+咖啡”基地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咖啡鲜果2吨,按照鲜果每吨2500元的价格计算,亩产值5000元;坚果亩产0.33吨,按照干果每公斤30元的价格计算,亩产值9900元;“坚果+咖啡”亩产值达14900元。产业结构调整前,该园区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亩产值600元至700元,且水土流失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后,“坚果+咖啡”种植模式不仅每亩可比玉米种植增收20倍以上,且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