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固边好警官

——记沧源自治县班老边防派出所所长顾大勇(中)
刊发时间:2017-03-20 A1版  作者:王朝宇

  班老乡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距沧源县城97公里,与缅甸接壤,是一个集“边、山、少、穷、小”为一体的山区贫困乡,治安与维稳成为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5年2月9日,缅甸果敢“2·09”事件爆发,与缅甸佤邦接壤的班老乡也受到较大冲击,边境维稳防控压力增大。为防止不法分子趁乱潜入潜出或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确保边境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辖区群众安居乐业,顾大勇带队加强对辖区中缅158、159号界桩以及沿线边境便道、小路的巡逻防控。
  5月21日,风雨交加。顾大勇一如既往带领民警在辖区新寨村邻近中缅边境的小路巡逻。23时许,民警突然发现境外方向亮起一束微弱的手电光。“有不明身份人员正向我方靠近,大家迅速隐蔽并提高戒备,听我指挥行事。”顾大勇沉着冷静地发出指令。5分钟后,两名不明身份人员徒步偷渡入境并进入我边防官兵的埋伏圈,随着一声利落的“行动”,顾大勇带领民警迅速将两名偷渡人员控制。
  “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边防战士,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顾大勇说。
  “2·09”事件发生以后,在顾大勇的带领下,全所官兵攻坚克难,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组织开展边境巡逻200余次,巡逻里程达2000余公里,有力地确保了边防辖区的安全稳定。
  “辖区面积173.33公里,6个行政村,8200余常住人口。”顾大勇对班老乡情况了然于胸。
  担任边防派出所所长以来,他做得最多的一项日常工作就是挨家挨户走访巡逻。班老乡哪家有几口人、有几亩田、有几个娃、每座山有几条小溪……他如数家珍。顾大勇眷恋着佤山这片土地,深爱着这里的阿佤人民。
  宋文刚说:“班老有很多地方交通不便,路途曲折,上星期有位82岁的老人身份证丢了,顾所长知道后立刻让民警到老人家里为他重新办理手续,避免了老人路途奔波。”
  “真正的合格党员光靠学习是不够的,学是基础,做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党员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为边防派出所所长的顾大勇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诉求摆在突出的位置,下乡走访,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全面掌握班老乡的民生民情,并竭尽所能、想尽办法为群众解决困难,保卫群众的安全。“以前老百姓看到我们穿制服的都有些害怕,远远躲开,现在却会主动上前攀谈打招呼了,积极配合我们开展工作。”
  村民李光辉深有体会。他说,以前的班老乡,治安很差,小偷小摸屡禁不止。近年来,通过边防派出所的有力整治,挨家挨户巡逻、挨家挨户开展法治宣传,禁毒教育入村、入校,在顾大勇的带领整治下,现在的班老乡社会风气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改变,群众看在眼里,更佩服在心里,打心眼里敬重顾大勇,也感激顾大勇。
  2016年,班老所共出动警力1200余人次,走访群众4217户15713人次,开展法治宣传、禁毒教育入村入校活动45场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102次,开展重点行业场所安全检查73次,办理吸毒案件34起,铲除零星贩卖窝点4个,收缴民用枪支226支,查获走私黄牛12头,调解矛盾纠纷19起;累计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边民出入境通行证业务900余人次,服务管理外来经商、务工流动人口3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此外,因班老乡与缅甸佤邦接壤,毒品犯罪一直成为派出所打击的一个重点。“我们在排查中发现,近期,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快递包裹进行‘人货分离’式运毒的情况加剧,所以重点加大了对辖区物流寄递业的管理力度。”顾大勇带领官兵定期组织辖区邮政、快递、物流从业人员开展联合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宣传培训,着力提高物流寄递业从业人员识毒防毒能力,教育引导从业人员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禁毒工作。
  2016年11月19日,顾大勇接辖区电话报称,一名缅甸籍妇女用快递寄往湖北武汉几袋饼干的形迹可疑。接警后,顾大勇立即带领民警赶往快递门店进行检查,当场查获用饼干伪装的毒品冰毒4.3公斤。“光靠辖区民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辖区6个行政村,村村都是堡垒,人人都是哨兵,靠百姓一起守,走私违法犯罪才会得到有效的防控。”
  “临沧有漫长的边境线,不依靠人民群众工作难以展开,顾大勇是临沧公安边防支队涌现出来的爱民固边典型之一。正因为顾大勇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我们边防民警也以他为榜样,更加贴近与群众的距离,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的安定与群众的和谐。爱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固边,然后再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让人民群众信任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这样才能够达到爱民固边的作用。”临沧公安边防支队政委李明生说。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52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爱民固边好警官

——记沧源自治县班老边防派出所所长顾大勇(中)

刊发时间:2017-03-20 A1版  作者:王朝宇 【字体:大 中 小】

  班老乡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距沧源县城97公里,与缅甸接壤,是一个集“边、山、少、穷、小”为一体的山区贫困乡,治安与维稳成为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5年2月9日,缅甸果敢“2·09”事件爆发,与缅甸佤邦接壤的班老乡也受到较大冲击,边境维稳防控压力增大。为防止不法分子趁乱潜入潜出或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确保边境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辖区群众安居乐业,顾大勇带队加强对辖区中缅158、159号界桩以及沿线边境便道、小路的巡逻防控。
  5月21日,风雨交加。顾大勇一如既往带领民警在辖区新寨村邻近中缅边境的小路巡逻。23时许,民警突然发现境外方向亮起一束微弱的手电光。“有不明身份人员正向我方靠近,大家迅速隐蔽并提高戒备,听我指挥行事。”顾大勇沉着冷静地发出指令。5分钟后,两名不明身份人员徒步偷渡入境并进入我边防官兵的埋伏圈,随着一声利落的“行动”,顾大勇带领民警迅速将两名偷渡人员控制。
  “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边防战士,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顾大勇说。
  “2·09”事件发生以后,在顾大勇的带领下,全所官兵攻坚克难,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组织开展边境巡逻200余次,巡逻里程达2000余公里,有力地确保了边防辖区的安全稳定。
  “辖区面积173.33公里,6个行政村,8200余常住人口。”顾大勇对班老乡情况了然于胸。
  担任边防派出所所长以来,他做得最多的一项日常工作就是挨家挨户走访巡逻。班老乡哪家有几口人、有几亩田、有几个娃、每座山有几条小溪……他如数家珍。顾大勇眷恋着佤山这片土地,深爱着这里的阿佤人民。
  宋文刚说:“班老有很多地方交通不便,路途曲折,上星期有位82岁的老人身份证丢了,顾所长知道后立刻让民警到老人家里为他重新办理手续,避免了老人路途奔波。”
  “真正的合格党员光靠学习是不够的,学是基础,做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党员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为边防派出所所长的顾大勇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诉求摆在突出的位置,下乡走访,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全面掌握班老乡的民生民情,并竭尽所能、想尽办法为群众解决困难,保卫群众的安全。“以前老百姓看到我们穿制服的都有些害怕,远远躲开,现在却会主动上前攀谈打招呼了,积极配合我们开展工作。”
  村民李光辉深有体会。他说,以前的班老乡,治安很差,小偷小摸屡禁不止。近年来,通过边防派出所的有力整治,挨家挨户巡逻、挨家挨户开展法治宣传,禁毒教育入村、入校,在顾大勇的带领整治下,现在的班老乡社会风气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改变,群众看在眼里,更佩服在心里,打心眼里敬重顾大勇,也感激顾大勇。
  2016年,班老所共出动警力1200余人次,走访群众4217户15713人次,开展法治宣传、禁毒教育入村入校活动45场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102次,开展重点行业场所安全检查73次,办理吸毒案件34起,铲除零星贩卖窝点4个,收缴民用枪支226支,查获走私黄牛12头,调解矛盾纠纷19起;累计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边民出入境通行证业务900余人次,服务管理外来经商、务工流动人口3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此外,因班老乡与缅甸佤邦接壤,毒品犯罪一直成为派出所打击的一个重点。“我们在排查中发现,近期,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快递包裹进行‘人货分离’式运毒的情况加剧,所以重点加大了对辖区物流寄递业的管理力度。”顾大勇带领官兵定期组织辖区邮政、快递、物流从业人员开展联合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宣传培训,着力提高物流寄递业从业人员识毒防毒能力,教育引导从业人员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禁毒工作。
  2016年11月19日,顾大勇接辖区电话报称,一名缅甸籍妇女用快递寄往湖北武汉几袋饼干的形迹可疑。接警后,顾大勇立即带领民警赶往快递门店进行检查,当场查获用饼干伪装的毒品冰毒4.3公斤。“光靠辖区民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辖区6个行政村,村村都是堡垒,人人都是哨兵,靠百姓一起守,走私违法犯罪才会得到有效的防控。”
  “临沧有漫长的边境线,不依靠人民群众工作难以展开,顾大勇是临沧公安边防支队涌现出来的爱民固边典型之一。正因为顾大勇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我们边防民警也以他为榜样,更加贴近与群众的距离,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的安定与群众的和谐。爱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固边,然后再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让人民群众信任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这样才能够达到爱民固边的作用。”临沧公安边防支队政委李明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