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固边好警官

——记沧源自治县班老边防派出所所长顾大勇(下)
刊发时间:2017-03-21 A1版  作者:王朝宇

  “岩果,快上菜,肚子饿咯!”
  在班老帕浪村边境线上,一家名为“帕浪人家农家乐”的佤族特色风味餐馆在2016年10月开业,转眼4个月过去了,农家乐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李光辉,佤名岩果,家住班老乡帕浪村,曾是一名军人,因表现突出在部队入了党。2005年,李光辉脱下军装,回到了帕浪村。回乡后,李光辉怀揣着在部队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心想闯出一番事业,可面对贫穷落后的山村环境,虽然有很好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路子,李光辉一直无所建树。
  “刚回家时,我很迷茫,不知道要干些什么,看别人收茶叶赚钱就跟着去做茶生意,看种甘蔗有来头就跟着种,一心就想赶快摆脱贫困这顶帽子,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直到遇到顾所长,我才真正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提起如何认识顾大勇,李光辉笑着说,顾所长经常带着人到我们这儿巡逻,一来二去我和他也就熟了。
  作为一名从战士成长起来的部队干部,顾大勇对退伍军人面临的现实困难感同身受,在参与支持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中,集中力量培育扶持退役军人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了解了李光辉的基本情况后,顾大勇主动出资帮其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并鼓励他发展沙松种植和林下养殖。
  2015年,通过协调申请,李光辉家拿到政府发放的4万元危房改造补贴,盖起了5间宽敞明亮的楼房。
  2016年初,借助沧源县政府正在班老乡帕浪村开发打造“芒黑原始部落村”特色旅游景点的有利契机,顾大勇建议李光辉发挥自家新房临近景点的地理位置优势,开一家佤族特色风味饭馆。
  “我早有这样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所长说缺多少他借给我,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开饭店的钱不是一笔小数目,原以为只是玩笑,没想到顾大勇接二连三给他打电话,鼓励他有想法就要干,资金的事他来想办法。“我明白所长的意思,他不仅仅只是想帮我,而是想让我带着更多的帕浪村村民一起脱贫!”
  通过向部队上级汇报,顾大勇争取到了9000元的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帮助李光辉购置了开饭店所需的冰柜、保鲜柜等物品,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困难,同时,他还请人帮忙设计饭馆内的装饰和设置,全力打造一个具有浓郁佤族特色的饭馆,经过多方努力,“帕浪人家农家乐”终于顺利开张。
  饭店虽然开了不久,但生意还算不错,到农家乐吃饭的村民看到如今的岩果已然有了老板的样子,也想像他一样正正经经做一些事。
  “在班老,肯想肯做的村民还有很多,只是需要一个像李光辉这样的带头人。”顾大勇说。
  “除了开饭馆,我还养了50多头羊、10多头猪,还养鱼、鸡、鸭等等,我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会闯出一片天地,带领帕浪村群众一起脱贫,不让所长失望。”提到对将来的打算,这个三十而立的佤族汉子信心满满,对顾大勇给予他的帮助充满感激。
  顾大勇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20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深爱上这片集“边、山、老、穷”为一身的第二故乡,如何帮助群众摆脱贫困,顾大勇深知,教育脱贫是根本,孩子,永远都是未来的希望。
  在一次次的走访中,顾大勇发现,班老乡下辖的6所村小学均无图书馆,孩子如果连看书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未来?

  关注山区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他们通过阅读拓展视野,顾大勇带领全所民警通过微博等网络途径,发起了“传递正能量,圆山区孩子读书梦”的爱心募集活动,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2012年,顾大勇和所里的民警们终于建起了第一所“启明书屋”。
  目前,班老所先后在下班老村小学、班搞村小学、帕浪村小学、新寨村小学建立“启明书屋”4个,捐赠爱心图书近1.4万册,为边境山区的孩子们架起了一座“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桥梁。
  不仅如此,在顾大勇的帮助下,班老乡先后有15名贫困学生顺利考上高中,有7名贫困学生如愿考上大学,今年在云南财经大学念大三的王芳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大二开学时我的学费仍没有着落,是顾叔叔及时给我送来了5000元钱,我非常感激他。”
  顾大勇告诉记者,大学生是家里的希望,只要他们顺利毕业找到工作,那么这个家肯定会慢慢变好,逐步摆脱贫困。
  “我和大勇经常在一起交流,他的想法很多,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他都在给我建议,现在我俩准备弄一个冷库、还有烤房,为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我俩都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班老乡乡长鲁俊博笑着说。
  “工作上的带头人,生活中的贴心人。”鲁俊博评价顾大勇,工作之余,他把真心和感情都扑在了群众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为群众多做点事。“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们班老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我们全乡人的骄傲。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52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爱民固边好警官

——记沧源自治县班老边防派出所所长顾大勇(下)

刊发时间:2017-03-21 A1版  作者:王朝宇 【字体:大 中 小】

  “岩果,快上菜,肚子饿咯!”
  在班老帕浪村边境线上,一家名为“帕浪人家农家乐”的佤族特色风味餐馆在2016年10月开业,转眼4个月过去了,农家乐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李光辉,佤名岩果,家住班老乡帕浪村,曾是一名军人,因表现突出在部队入了党。2005年,李光辉脱下军装,回到了帕浪村。回乡后,李光辉怀揣着在部队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心想闯出一番事业,可面对贫穷落后的山村环境,虽然有很好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路子,李光辉一直无所建树。
  “刚回家时,我很迷茫,不知道要干些什么,看别人收茶叶赚钱就跟着去做茶生意,看种甘蔗有来头就跟着种,一心就想赶快摆脱贫困这顶帽子,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直到遇到顾所长,我才真正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提起如何认识顾大勇,李光辉笑着说,顾所长经常带着人到我们这儿巡逻,一来二去我和他也就熟了。
  作为一名从战士成长起来的部队干部,顾大勇对退伍军人面临的现实困难感同身受,在参与支持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中,集中力量培育扶持退役军人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了解了李光辉的基本情况后,顾大勇主动出资帮其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并鼓励他发展沙松种植和林下养殖。
  2015年,通过协调申请,李光辉家拿到政府发放的4万元危房改造补贴,盖起了5间宽敞明亮的楼房。
  2016年初,借助沧源县政府正在班老乡帕浪村开发打造“芒黑原始部落村”特色旅游景点的有利契机,顾大勇建议李光辉发挥自家新房临近景点的地理位置优势,开一家佤族特色风味饭馆。
  “我早有这样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所长说缺多少他借给我,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开饭店的钱不是一笔小数目,原以为只是玩笑,没想到顾大勇接二连三给他打电话,鼓励他有想法就要干,资金的事他来想办法。“我明白所长的意思,他不仅仅只是想帮我,而是想让我带着更多的帕浪村村民一起脱贫!”
  通过向部队上级汇报,顾大勇争取到了9000元的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帮助李光辉购置了开饭店所需的冰柜、保鲜柜等物品,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困难,同时,他还请人帮忙设计饭馆内的装饰和设置,全力打造一个具有浓郁佤族特色的饭馆,经过多方努力,“帕浪人家农家乐”终于顺利开张。
  饭店虽然开了不久,但生意还算不错,到农家乐吃饭的村民看到如今的岩果已然有了老板的样子,也想像他一样正正经经做一些事。
  “在班老,肯想肯做的村民还有很多,只是需要一个像李光辉这样的带头人。”顾大勇说。
  “除了开饭馆,我还养了50多头羊、10多头猪,还养鱼、鸡、鸭等等,我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会闯出一片天地,带领帕浪村群众一起脱贫,不让所长失望。”提到对将来的打算,这个三十而立的佤族汉子信心满满,对顾大勇给予他的帮助充满感激。
  顾大勇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20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深爱上这片集“边、山、老、穷”为一身的第二故乡,如何帮助群众摆脱贫困,顾大勇深知,教育脱贫是根本,孩子,永远都是未来的希望。
  在一次次的走访中,顾大勇发现,班老乡下辖的6所村小学均无图书馆,孩子如果连看书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未来?

  关注山区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他们通过阅读拓展视野,顾大勇带领全所民警通过微博等网络途径,发起了“传递正能量,圆山区孩子读书梦”的爱心募集活动,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2012年,顾大勇和所里的民警们终于建起了第一所“启明书屋”。
  目前,班老所先后在下班老村小学、班搞村小学、帕浪村小学、新寨村小学建立“启明书屋”4个,捐赠爱心图书近1.4万册,为边境山区的孩子们架起了一座“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桥梁。
  不仅如此,在顾大勇的帮助下,班老乡先后有15名贫困学生顺利考上高中,有7名贫困学生如愿考上大学,今年在云南财经大学念大三的王芳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大二开学时我的学费仍没有着落,是顾叔叔及时给我送来了5000元钱,我非常感激他。”
  顾大勇告诉记者,大学生是家里的希望,只要他们顺利毕业找到工作,那么这个家肯定会慢慢变好,逐步摆脱贫困。
  “我和大勇经常在一起交流,他的想法很多,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他都在给我建议,现在我俩准备弄一个冷库、还有烤房,为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我俩都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班老乡乡长鲁俊博笑着说。
  “工作上的带头人,生活中的贴心人。”鲁俊博评价顾大勇,工作之余,他把真心和感情都扑在了群众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为群众多做点事。“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们班老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我们全乡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