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凤庆打造全省第一个“森林县城”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我们的幸福是生活在凤庆。”凤庆县的市民说。
凤庆县被云南省绿化委员会、云南省林业厅正式授予“省级森林县城”称号,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森林县城,这是凤庆县继荣获“2014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后,又获得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
凤庆森林城市建设,让市民有了更多幸福感。家住凤山镇龙泉小区的退休教师赖自伟喜欢在家里养花种树,也喜欢城里城外到处溜达。“这几年凤庆变化很大,不管县城还是乡下,到处都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生活在这里,我感觉很幸福。”赖老师说。
为打造具有特色的绿色县城,凤庆县委、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科学制定出台了《中共凤庆县委 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森林凤庆”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凤庆县森林县城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和实施文件,并于2014年聘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凤庆县森林县城总体规划》,吹响了创建森林城市的号角。
从2013年起县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森林凤庆”建设,并以每年增加20%的力度加大投入。县级各相关部门也多方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到“省级森林县城”创建中。三年来,凤庆县累计投入3700多万元资金用于“森林凤庆”建设工作。同时,凤庆县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成立了林业投资公司,不断拓宽“森林县城”创建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对“森林县城”创建的投入力度,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采取“拆墙透绿、拆临扩绿、见缝插绿、退地还绿”的方式,全面推进县城建成区、城镇面山、江河公路沿线、村庄绿化工作。城镇绿化中,推进城镇景观林、片林、森林公园、城区公共绿地及环城绿带建设,重点建设凤山森林公园、田心河湿地公园、文笔塔湿地公园、桂花树森林庄园等休闲游憩绿地,大力实施道路绿化工程,不断提高街道树冠覆盖率。同时,在县城各单位和全县13个乡镇开展了“森林单位”和“森林乡镇”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森林村庄”“森林机关”“森林学校”“森林医院”“森林企业”“森林社区”“森林小区”,努力把凤庆建设成为“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森林县城,使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4.19%,绿化覆盖率达3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3平方米。
按照“百米有绿地、千米有公园、路旁树成荫”的城市绿地景观和绿色村庄建设目标,重点推进入城交通干线、县乡公路沿线的城乡绿化造林,实现山、水、河、田、路、城镇、村庄绿化统筹协调、统一规划,一体化建设,使公路绿化带连接乡镇,农田、河堤防护林带连接村庄,面山绿化带连接城市,城市绿化点、线、面连贯,着力构建“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乡镇全绿化、村庄林果化”的良好生态格局,形成了主干道“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景观。全县绿化省道、县道、乡道、村道5763公里,绿化率达90%。
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以创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创建,林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凤庆县建成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近300万亩,其中:茶叶30万亩,以核桃、坚果、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216万亩,竹木36万亩,其它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8万亩。同时,以“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茶马古道”等为主题,强化森林旅游产业开发,先后打造了一批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休闲村庄和森林农家。
加强和完善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和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各类林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实行古树名树挂牌保护制度和大树移植管控制度。三年来,凤庆县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灾害发生,无重大涉林重大案件发生,凤庆县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加强。
文化是一项民心工程的“血液”,通过强化生态科普宣传动员、开展义务植树、塑造生态品牌、评选县花县树、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始终把“人人参与森林县城建设”,群众森林县城创建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等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2014年凤山镇安石村被省林业厅、教育厅和团省委命名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