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山的韵味

刊发时间:2017-03-26 A3版  作者:李家赛

  青枝绿叶中,头戴白草帽,身挎竹篦箩的布朗、佤族、傣家采茶女,巧手轻轻采下纤柔嫩绿的一芽二叶,欢歌笑语中,把浸透在绿色深处的浓香作为礼物收留……
  穿行在双江自治县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绿色海洋中,缕缕清香沁人心脾。绿的山,绿的水,绿的雾,不禁由衷地感悟人类与大自然鸣奏出一种美的和谐,生发出“神奇茶乡风景独好”的惊叹!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纵横交错的河流通道、海拔悬殊的山地,多层叠加造就特征明显的山地气候,常年草葱树郁,四季鸟语花香。神奇的树叶更是在这里创造数千年的辉煌,苍劲挺拔、生机无限的千年古茶林,与星罗棋布、盎然勃发的泱泱新茶园相互辉映,造就了誉满全球的绿色璀璨明珠。古茶山森林公园便是这颗绿色明珠的珠心,分外珍贵。
  古茶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8.45%,是养生休闲的天然氧吧、净化心灵的立体花园。古茶山分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被植物学家、茶叶专家认定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核心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基因资源与生物地理群落,是双江的地理标志种与文化关键种,它的存在证明了物种不仅是分类学上的单元,而且蕴含着人类文化与精神寄托。
  双江古茶山森林公园景观组合良好、异质性强,兼容多元,丰富多彩。山、水、林、湖、茶与人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自然便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而是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自然文化复合景观。保存下来的古茶树群落和丰富的民族生态茶文化是当地民族感恩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这里的各族儿女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养生的良药、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技艺精湛的拉祜族“雷响茶”、佤族“石板茶”、布朗族“竹筒茶”和“糊米茶”、傣族“糯米香茶”等,无不彰显出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昭示着人类利用植物享受自然的智慧和才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公园周边著名的冰岛村、公弄村等生态产茶地,因盛产以冰岛茶为代表的勐库大叶茶而闻名世界,山环水抱,风光旖旎,茶香四溢。每年来森林公园游览、祭祖、祈祷、体验民族茶文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南勐河畔庄严肃穆的神农祠更成为人们拜谒茶祖、解读茶史、品味茶韵的圣地。
  如今,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澜沧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民族茶文化保护、民族生态文化宣教与展示的基地,成为游人云集,怡情览胜,共赏多彩民族文化的大美之地。

返回
2025年07月05日  第752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古茶山的韵味

刊发时间:2017-03-26 A3版  作者:李家赛 【字体:大 中 小】

  青枝绿叶中,头戴白草帽,身挎竹篦箩的布朗、佤族、傣家采茶女,巧手轻轻采下纤柔嫩绿的一芽二叶,欢歌笑语中,把浸透在绿色深处的浓香作为礼物收留……
  穿行在双江自治县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绿色海洋中,缕缕清香沁人心脾。绿的山,绿的水,绿的雾,不禁由衷地感悟人类与大自然鸣奏出一种美的和谐,生发出“神奇茶乡风景独好”的惊叹!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纵横交错的河流通道、海拔悬殊的山地,多层叠加造就特征明显的山地气候,常年草葱树郁,四季鸟语花香。神奇的树叶更是在这里创造数千年的辉煌,苍劲挺拔、生机无限的千年古茶林,与星罗棋布、盎然勃发的泱泱新茶园相互辉映,造就了誉满全球的绿色璀璨明珠。古茶山森林公园便是这颗绿色明珠的珠心,分外珍贵。
  古茶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8.45%,是养生休闲的天然氧吧、净化心灵的立体花园。古茶山分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被植物学家、茶叶专家认定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核心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基因资源与生物地理群落,是双江的地理标志种与文化关键种,它的存在证明了物种不仅是分类学上的单元,而且蕴含着人类文化与精神寄托。
  双江古茶山森林公园景观组合良好、异质性强,兼容多元,丰富多彩。山、水、林、湖、茶与人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自然便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而是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自然文化复合景观。保存下来的古茶树群落和丰富的民族生态茶文化是当地民族感恩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这里的各族儿女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养生的良药、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技艺精湛的拉祜族“雷响茶”、佤族“石板茶”、布朗族“竹筒茶”和“糊米茶”、傣族“糯米香茶”等,无不彰显出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昭示着人类利用植物享受自然的智慧和才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公园周边著名的冰岛村、公弄村等生态产茶地,因盛产以冰岛茶为代表的勐库大叶茶而闻名世界,山环水抱,风光旖旎,茶香四溢。每年来森林公园游览、祭祖、祈祷、体验民族茶文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南勐河畔庄严肃穆的神农祠更成为人们拜谒茶祖、解读茶史、品味茶韵的圣地。
  如今,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澜沧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民族茶文化保护、民族生态文化宣教与展示的基地,成为游人云集,怡情览胜,共赏多彩民族文化的大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