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刊发时间:2017-04-05 A1版  作者:吴风辰

以环保督查为契机 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临翔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本报讯 (通讯员 吴风辰) 近日,省环境保护督查组进驻临翔区开展环保督察,该区高度重视,按照督察组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完善环保配套制度。认真梳理已出台的环保配套制度,尽快出台未完善的环保制度,将环保主体责任具体落实到生产企业、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部门。
  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力度。在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联动部门职能优势,形成联动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手段,积极推进投融资平台发展创新,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规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重点投向流域治理、经济林发展、退耕还林、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绿色产业等项目的信贷支持。按期完成建设,发挥项目预期效果。
  加强环境监察执法。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不断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努力解决环境监管执法不到位、整改不到位等问题;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通过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综合手段,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合力重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推动形成环境守法新常态。
  认真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联合国土、林业、发改、水务等相关部门,结合全区和各乡镇经济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等,对该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
  加大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应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利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载体,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专栏、互联网站等媒介,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和意识。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53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临翔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刊发时间:2017-04-05 A1版  作者:吴风辰 【字体:大 中 小】

以环保督查为契机 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临翔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本报讯 (通讯员 吴风辰) 近日,省环境保护督查组进驻临翔区开展环保督察,该区高度重视,按照督察组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完善环保配套制度。认真梳理已出台的环保配套制度,尽快出台未完善的环保制度,将环保主体责任具体落实到生产企业、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部门。
  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力度。在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联动部门职能优势,形成联动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手段,积极推进投融资平台发展创新,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规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重点投向流域治理、经济林发展、退耕还林、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绿色产业等项目的信贷支持。按期完成建设,发挥项目预期效果。
  加强环境监察执法。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不断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努力解决环境监管执法不到位、整改不到位等问题;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通过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综合手段,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合力重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推动形成环境守法新常态。
  认真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联合国土、林业、发改、水务等相关部门,结合全区和各乡镇经济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等,对该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
  加大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应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利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载体,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专栏、互联网站等媒介,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