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效果好
抓实载体 强化举措
双江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效果好
三年来,全县完成新造林79.5万亩,城乡义务植树450万株,完成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2万亩
本报讯 (通讯员 苏义巫) 2013年以来,双江自治县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生态廊道建设、城乡绿化、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市支撑体系建设等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三年来,全县完成新造林79.5万亩,城乡义务植树450万株,完成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2万亩,建成“森林城市”重点村15个,申报“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62.1%上升到70.24%。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及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展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县直各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目标任务,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具体责任人,强化监督抓落实,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确保创森工作顺利推进。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及时召开全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大会,传达省、市“创森”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创森”工作具体任务,同时各乡(镇)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在县乡主干道悬挂横幅16条,制作3个大型宣传牌,在手机报刊发《致双江各族人民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标语》,印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手册》4.5万册,由乡(镇)发放到农户,广泛宣传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形成“主题鲜明、主线突出、多点开花”的宣传格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支持率。
注重品质,创造精品。抓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精品、亮点工作。将勐库镇作为全县示范乡(镇),勐库镇冰岛、那赛、亥公、城子、护东5个村作为全县示范村,其它乡(镇)每年建成2个示范村,每个村建成2个示范组,每个组建成10户示范户,每个示范户种植10棵树以上。打造南勐河风光带城市核心区滨河休闲绿地和湿地景观,累计种植凤凰木、高山榕、日本樱花、蓝花楹、小叶榕、红花木莲、紫荆、滇朴等大树1.1万株,小灌木和各种花卉11万株,配置草坪3.5万平方米。湿地景观打造累计种植紫叶美人蕉、紫叶芦苇、常绿彩虹鸢尾等共2.34万丛,种植水杉、棕沙杉、蓝花樱等674棵,绿化面积30亩。打造临双二级路沿线绿色示范带,累计种植银杏、海南黄花梨、香樟、凤凰木、灯台树等大树1.6万棵,在东来林场国有林荒山种植海南黄花梨、澳洲坚果3万余棵。重点工程植被恢复示范工作方面,在国道214公路沿线面山人工造林2.56万亩,主要种植竹子、杉木、澳洲坚果、海南黄花梨等树种。开展“园林城市”建设,全县各部门各单位机关院内种植红豆杉、红枫、黄杨木、美国红紫薇、法国冬青等珍贵树种,努力创建园林单位。
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以“点、线、面”为重点,按照“先近后远,自下而上”的方式,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抓实抓好生态脆弱区植被修复工作。抓“点”,抓好国道214公路沿线和县城郊区“森林村庄”示范点建设。抓“线”,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不断巩固提升公路沿线生态景观质量。抓“面”,加大国道、县乡公路两侧面山、冰岛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及县城周边等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采取网格化形式推进生态植被恢复。全县累计种植高山榕、木棉、樱桃等乔木2.8万余棵,种植红叶石楠、杜鹃、红花继木等灌木16.7万余株,在县城种植大树3560棵。
注重管理,强化督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加大“创森”工作力度。定期召开全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及时召开“创森”工作专项业务培训会,对涉及“创森”工作的责任单位和部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业务指导和督查,并要求22个牵头责任单位、4乡2镇2农场涉及专项指标报告编写及统计业务人员集中在县“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办公,目前,各项工作正稳步、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