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箐乡:咖啡成为村民增收“金豆豆”

刊发时间:2017-04-16 A2版  作者:王应良 通讯员 李秀银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应良   通讯员   李秀银)   “我家共有4口人,已种植咖啡15.2亩,2015年开始有收成,产量逐年上升,2016年收鲜果17.7吨,每吨可得2500元,总收入突破42500元。种植咖啡增加了我家的收入,也改善了我家的住房条件和生活。”云县后箐乡菠萝村课乐组施泽民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2011年以来,后箐乡为让村民脱贫致富,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气候、水等资源,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澜沧江沿线村大力发展咖啡产业。目前,全乡已建成咖啡园3160亩。 2016年,全乡共产咖啡鲜果874.7926吨,总计收入2140670.6元。小咖啡真正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金豆豆”。为使更多的村民在种植咖啡中得到经济效益,2017年,该乡将扩大1000亩的种植规模。该乡通过发展咖啡产业既快速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同时又有效地改善了全乡的生态环境,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

返回
2025年07月05日  第754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后箐乡:咖啡成为村民增收“金豆豆”

刊发时间:2017-04-16 A2版  作者:王应良 通讯员 李秀银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应良   通讯员   李秀银)   “我家共有4口人,已种植咖啡15.2亩,2015年开始有收成,产量逐年上升,2016年收鲜果17.7吨,每吨可得2500元,总收入突破42500元。种植咖啡增加了我家的收入,也改善了我家的住房条件和生活。”云县后箐乡菠萝村课乐组施泽民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2011年以来,后箐乡为让村民脱贫致富,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气候、水等资源,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澜沧江沿线村大力发展咖啡产业。目前,全乡已建成咖啡园3160亩。 2016年,全乡共产咖啡鲜果874.7926吨,总计收入2140670.6元。小咖啡真正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金豆豆”。为使更多的村民在种植咖啡中得到经济效益,2017年,该乡将扩大1000亩的种植规模。该乡通过发展咖啡产业既快速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同时又有效地改善了全乡的生态环境,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