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引领 推动俐侎人生活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彝族支系俐侎人是彝族30多个支系之一,是我市特有的民族分支,主要分布在云县、凤庆、永德3个县,有21552人。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长期处于整体贫困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俐侎人生活的地区不断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实践证明,俐侎人发展进步的历史是“党的光辉照边疆”的历史。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俐侎人才彻底摆脱贫穷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走向幸福生活的今天。“边疆人民心向党”是俐侎人长期以来沐浴党的光辉,备受党的关怀,与党同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最鲜明、最朴实的回应。而我市实施的新一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专项规划”正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现阶段脱贫攻坚新形势下最生动的实践。
2011年10月,我市实施首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专项规划,对俐侎人聚居区进行发展扶持,所实施的安居房建设工程、素质提高工程、产业增收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保护与新能源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俐侎人聚居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让俐侎人充分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光辉照边疆”。
我市实施的新一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专项规划,从2016年起到2018年,集中力量对全市75个俐侎人聚居的自然村进行发展扶持。这75个自然村分属云县、凤庆县和永德县,包括上一轮扶持过的66个自然村和新纳入规划的9个自然村,受益俐侎人群众5047户20195人。
新一轮扶持规划以安居房建设和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为重点,以户为单元,自然村为单位,全面实施抗震安居、产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劳动者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整治等6项工程。通过3年的努力,俐侎人聚居区将全部消除危房,户均有抗震标准的安居房和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所在县平均水平,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得到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有力举措。
但是,由于俐侎人聚居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群众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实现俐侎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许,任重而道远。面对脱贫攻坚新形势,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统领,推进新一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专项规划的进一步实施。
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引领,推动俐侎人生活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脱贫攻坚当作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面对脱贫攻坚,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气馁,不退缩,迎难而上,推动新一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专项规划的实施。
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引领,推动俐侎人生活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大力发扬“临沧作风”,创造“临沧速度”和“临沧效率”,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引领,推动俐侎人生活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基层,必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引领,推动俐侎人生活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教育引导群众,着力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各族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的温暖和关怀,树立起爱国爱家情怀,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自愿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