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精准施策拔掉环境“病根”
创新机制 重点治理 强化督查
凤庆县精准施策拔掉环境“病根”
本报讯 (记者 王朝宇) “力争一年重点治理,两年成效明显,三年巩固提升。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在建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全部工程清洁施工。”凤庆县针对人居环境久治不愈情况,围绕切实拔掉“病根”要求,精准抓实5条措施,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和清洁施工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环境优美、干净整齐、生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
一直以来,凤庆县高度重视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和清洁施工管理工作,在着力抓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的同时,强化源头治理,实行建治并举,将重点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和清洁施工管理纳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两个专项行动,2017年实施完成一批工程建设影响区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和试点项目,到2019年,形成完善的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管理机制。
创新机制,务求实效。成立全县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和清洁施工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创新机制全力加快生态修复,强化清洁施工管理。在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方面,建立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同步启动机制、工程生态修复前置要件审批制度、工程生态修复全程监管机制、工程生态修复前置制度,在清洁施工管理机制上,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行业约束制度、施工管理制度、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快速推进,取得实效。
及时部署,迅速行动。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环境保护督察会议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会议中关于切实加快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和清洁施工的有关要求,凤庆县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确定近期启动生态修复的重点工程,制定清洁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明确责任,分级负责。结合实际制定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和加强清洁施工管理办法,明确生态修复和清洁施工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方式、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实行倒排工期,目标倒逼推动工作落实。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重点抓好公路干线、城区、水库等工程,年内重点实施机场、国省县乡道、环城路、建制村通畅工程、引提水中心城区供水工程、郭大寨水库、小(一)型水库、县城过境河道、城镇面山和荒山荒地绿化、3个生态廊道、滑坡点、园区弃土场、集镇扩容、村组道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石采砂点生态修复,每个行业、每个乡(镇)年内至少打造1个示范点,确保修复一处、见效一处、带动一片,以点带面强势推进工程生态修复治理。目前,已经启动云凤一级路、保平路、红龟山绿化、迎春河提质改造、南边箐河综合治理、园区弃土场等6个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示范点,确保在今年8月30日前全面完成。清洁施工管理重点抓好防治扬尘污染、规范建筑垃圾、整治砂石料运输、标准化创建工作,所有工地实行封闭围挡施工,拆除工程全部洒水,覆盖裸露土方和易扬尘材料,建筑材料和垃圾分类堆放和集运,县内国、省、县道实行“路长制”,施工工地进入国、省、县道必须有50米的硬化路,开口连接线必须建洗屑池,城区周边路段每天至少洒水1次,县城主干道每天早晨7点前完成清扫保洁,不准工程车辆带泥上路,严禁拉土拉砂石车辆未加盖篷布,严禁土砂石沿途抛、洒、滴、漏污染道路和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今年以来,共开展清洁施工联合执法检查12次,查处不清洁施工工程23个,查处带泥上路、拉土拉砂石车辆未加盖篷布34起,下发整改通知书8个,70%的工程做到清洁施工。
强化督查,严肃追责。将工程生态修复和清洁施工管理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实行全程跟踪全程问效的行政监察,按月督查通报,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乡(镇)和部门,进行严肃考核问责,追究相关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