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佤山农业科技的推广者

刊发时间:2017-05-01 A2版  作者:彭文昌 李垚沛

  她在沧源农业战线上工作了26年,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群众“两杂”种植技术,使当地群众每人掌握了2至3门实用技术,改变了当地“刀耕火种”的状况。她就是沧源自治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晓梅。
  26年前,李晓梅来到美丽的佤山沧源,这里虽已从解放初的原始社会状态逐步改变发展,但各种条件仍然十分艰苦落后。这里除了阿佤山天高云淡的自然美景,李晓梅所面对的农业工作局面却是巨大的反差,许多群众仍然在重复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要彻底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就要先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李晓梅一边想着一边做着,她和同事们走村串寨,反复办样板、开现场会,努力一点点把佤族群众从传统的种植方式中引导出来。多年来,李晓梅走遍了佤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佤汉双语”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285期25631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6013余份。激发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致富能力。
  沧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结合沧源山多地少、多业并举的实际,李晓梅积极探索高效农业发展载体,依托资源优势,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水稻、玉米、油菜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玉米覆膜栽培、水改旱种等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20.66万亩次、增收41100万元。促进了沧源县粮食连续实现九年增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产量分别突破了370公斤的单产大关。
  沧源毗邻缅北,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业部门开展了许多罂粟替代种植项目走出去的工作实践。李晓梅积极参与替代种植走出去工作,担任缅北沧源一线的农业专家技术组组长,带着一帮人长期深入境外帮助当地农民改种换土、推广综合农艺技术措施(替代种植),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甘蔗、茶叶和经济林果种植等产业,把当地许多的荒山和曾经罂粟花盛开的地方改换成了硕果累累的粮仓。几年下来,境外从地方政府高层到许多普通群众都熟知了中国这位业务精通、工作勤勤恳恳的“李老师”。
  26年来,李晓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总结出高产高效配套集成技术,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科技论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在农业技术推广战线成绩斐然,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回望过去,只因曾经的选择和执着,李晓梅还将一如既往的在佤山农业科技推广的路上不断前行,谱写一名基层农技人员新的篇章。

返回
2025年07月05日  第756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李晓梅:佤山农业科技的推广者

刊发时间:2017-05-01 A2版  作者:彭文昌 李垚沛 【字体:大 中 小】

  她在沧源农业战线上工作了26年,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群众“两杂”种植技术,使当地群众每人掌握了2至3门实用技术,改变了当地“刀耕火种”的状况。她就是沧源自治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晓梅。
  26年前,李晓梅来到美丽的佤山沧源,这里虽已从解放初的原始社会状态逐步改变发展,但各种条件仍然十分艰苦落后。这里除了阿佤山天高云淡的自然美景,李晓梅所面对的农业工作局面却是巨大的反差,许多群众仍然在重复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要彻底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就要先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李晓梅一边想着一边做着,她和同事们走村串寨,反复办样板、开现场会,努力一点点把佤族群众从传统的种植方式中引导出来。多年来,李晓梅走遍了佤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佤汉双语”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285期25631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6013余份。激发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致富能力。
  沧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结合沧源山多地少、多业并举的实际,李晓梅积极探索高效农业发展载体,依托资源优势,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水稻、玉米、油菜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玉米覆膜栽培、水改旱种等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20.66万亩次、增收41100万元。促进了沧源县粮食连续实现九年增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产量分别突破了370公斤的单产大关。
  沧源毗邻缅北,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业部门开展了许多罂粟替代种植项目走出去的工作实践。李晓梅积极参与替代种植走出去工作,担任缅北沧源一线的农业专家技术组组长,带着一帮人长期深入境外帮助当地农民改种换土、推广综合农艺技术措施(替代种植),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甘蔗、茶叶和经济林果种植等产业,把当地许多的荒山和曾经罂粟花盛开的地方改换成了硕果累累的粮仓。几年下来,境外从地方政府高层到许多普通群众都熟知了中国这位业务精通、工作勤勤恳恳的“李老师”。
  26年来,李晓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总结出高产高效配套集成技术,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科技论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在农业技术推广战线成绩斐然,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回望过去,只因曾经的选择和执着,李晓梅还将一如既往的在佤山农业科技推广的路上不断前行,谱写一名基层农技人员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