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开启人工智能新前景

刊发时间:2017-05-02 A3版  作者:

  百年前靠纸笔闯天下的记者,不会料到计算机和互联网辅助新闻报道成为今天的主流;如今采写编评都要亲力亲为的人类记者,已经预见未来人工智能改变新闻业的潜力。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能机器人佳佳担任新华社特约记者,与全球人工智能大咖展开“人机对话”,引发媒体和网民们广泛关注。这是全球首次由机器人担任记者开展采访活动,标志着新的内容生产模式的诞生。
  在与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脸书公司人工智能专家田渊栋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交互中,机器人佳佳展示了依靠语音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等新技术应对采访实践中多轮对话的能力。
  “人机对话”的成功,是一次关于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成功科普,表明人工智能开始从科学家的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一位观看全球在线直播的受众,都是此次媒介变革和科技创新的见证者。
  “人机对话”的成功,亦显示了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能力的飞跃。开发佳佳的中国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说,尽管从数量上看,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的顶尖团队尚不及美国,但中国相关领域科研团队的水平已完全可以匹敌世界一流技术。
  近年来,由人工智能程序辅助新闻采写的案例并不鲜见,但计算机和传媒领域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创造性的写作工作并非人工智能的专长,未来人工智能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记者。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和人类记者将协同共存,互为补充。人工智能特别适用于程序化、模板化的快速新闻写作,可降低新闻生产成本。

返回
2025年07月06日  第756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人机对话”开启人工智能新前景

刊发时间:2017-05-02 A3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百年前靠纸笔闯天下的记者,不会料到计算机和互联网辅助新闻报道成为今天的主流;如今采写编评都要亲力亲为的人类记者,已经预见未来人工智能改变新闻业的潜力。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能机器人佳佳担任新华社特约记者,与全球人工智能大咖展开“人机对话”,引发媒体和网民们广泛关注。这是全球首次由机器人担任记者开展采访活动,标志着新的内容生产模式的诞生。
  在与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脸书公司人工智能专家田渊栋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交互中,机器人佳佳展示了依靠语音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等新技术应对采访实践中多轮对话的能力。
  “人机对话”的成功,是一次关于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成功科普,表明人工智能开始从科学家的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一位观看全球在线直播的受众,都是此次媒介变革和科技创新的见证者。
  “人机对话”的成功,亦显示了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能力的飞跃。开发佳佳的中国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说,尽管从数量上看,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的顶尖团队尚不及美国,但中国相关领域科研团队的水平已完全可以匹敌世界一流技术。
  近年来,由人工智能程序辅助新闻采写的案例并不鲜见,但计算机和传媒领域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创造性的写作工作并非人工智能的专长,未来人工智能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记者。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和人类记者将协同共存,互为补充。人工智能特别适用于程序化、模板化的快速新闻写作,可降低新闻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