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家富: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毕家富,一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农民,凭借着自己不服输的气质和坚韧、顽强的毅力,从种植甘蔗到澳洲坚果再到发展养殖业,从先试先行的“小白鼠”到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二十多年来,他不断摸索不停奔波,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让大家跟着他享了福。
1991年,毕家富响应政府号召,踊跃报名来到了永德县大雪山乡兴糖村,开发甘蔗产业,改善群众生活,改变大雪山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面貌。刚搬入时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加之水、电、路不通,条件十分艰苦,留给他们的是荒地和荆棘林,但他靠着不服输和敢干事的精神,带领全村37户群众自力更生,不断发展产业,终于改变了落后面貌,如今全村家家盖起了两层小楼房,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车。
初到大雪山乡,条件十分艰苦,他和群众一道开荒,把一片片荆棘林变为甘蔗地。为了增强群众种植信心,他带头种了100亩,并下决心一定要种好,于是他不辞辛苦,经常步行到较远的乡政府借阅学习甘蔗种植技术的书籍。没有路,他就带领群众自己挖路,没有车,就带领大家人背马驮搬运甘蔗种苗和化肥。经过一年辛勤的耕耘,甘蔗丰收了,这一年全村仅甘蔗收入一项在全乡屈指可数,全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周边群众看到了种甘蔗的甜头,都抛弃了“种蔗苦,种蔗累,种蔗不赚钱”的观念,纷纷种植甘蔗,仅两年全乡新植甘蔗面积剧增千亩以上。
甘蔗砍运季节,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他就组织村民成立甘蔗砍运互助小组,五户为一个互助小组轮流帮助同一小组的成员砍运。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维修蔗区道路的申请,向上争取道路维修资金,通过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把蔗区道路扩宽、修平整。
1996年,毕家富无意间从《支部生活》中发现了澳洲坚果产业的前景,于是他主动向县上有关部门反映汇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1997年争取到了100株澳洲坚果苗木,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种植、细心管护, 2001年他家仅澳洲坚果一项收入就达上万元。在他的不断摸索和带动下,目前,兴糖村村民种植坚果面积2500多亩,实现产量135吨,产值486万余元,全乡建成澳洲坚果种植基地13.21万亩(2016年种植面积1.43万亩),进入初果期2.2万亩,实现产量783.77吨,产值2821余万元。
为了把澳洲坚果产业做大,他邀请有关单位来自己坚果地里实地考察,经过他不懈地努力,全乡在2002年开始推广种植。当时他敏锐的觉察到,澳洲坚果将来是一项不亚于甘蔗的重大产业,认定培育澳洲坚果苗木是一个大商机,于是找到当时乡上几个思想较为先进的人一起商量培育澳洲坚果苗木,但是没人响应,他就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培育了2万株苗木,由于技术不到位,嫁接环节就损失了一半,但他没有丧失信心,更加努力学习坚果苗木管护技术,长途跋涉到海南、广东等澳洲坚果苗木基地参观学习取经,终于掌握了坚果苗木管护技术,并积极向村民介绍和传授,一步步做实做大坚果苗木的培育规模,使坚果苗木产业逐步扩大。如今村里部分群众仅苗木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
后来,毕家富又抓住了市、县鼓励蔗稍养牛的契机,带领全村30户群众以入股投工投劳方式建立红色股权养牛场,养牛场目前年出栏100余头。目前,他又计划着要将村子一片空地修建成全村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