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青年的电影梦

刊发时间:2017-05-07 A3版  作者:张伟锋

  在临沧,“小马哥”是一个出了名的称号。那么,“小马哥”到底是谁?他就是1987年生于永德县一个小山村的布朗族小伙子马滔,学名是马志成。一直以来,小马哥都怀揣着拍电影这个梦想,而且从未放弃努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小马哥在临沧、在拍微电影这件事情上,已经是颇成气候,几近家喻户晓。
  梦想源于布朗山
  小马哥出生在布朗山寨,他的童年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泥里滚打,在雨中奔跑,仿佛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但是,那时候的小马哥,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爱看露天电影。
  白天里,小马哥帮大人放猪牧牛,给大人们背水送饭,他的一切良好的表现,都是为了获得大人们的好感,以便让大人们在夜幕降临之时,带他去看一场电影。那时候的露天电影,门票仅仅只是几毛钱,然而,这对于多数家庭来说,仍然是一项比较奢侈的开支。因为热爱,所以硬磨,最后大人们执拗不过小马哥,只好经常带他去看电影。
  小马哥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懂事,特别善解人意,所以大人们都很喜欢他,都愿意满足他小小的要求。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小马哥成了露天电影场的常客。那时候的小马哥,总是经常幻想自己就是电影中的主角,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梦想着自己也能拍一部电影,把自己预设的人生,在电影里完整地呈现出来。
  有一天,小马哥终于把闷在心里很久很久的梦想,向大人们说了出来。大人们都觉得,他的想法太不可思议,于是就会经常戏谑小马哥。这个被说出的梦想,在小马哥的同龄人那里,也成为了嘲笑他的把柄。被嘲笑过的梦想总会发光,小马哥相信他自己是对的,他会把它变成现实。在众人的笑话中,小马哥开始学习相声,开始创作小品,开始研究哑剧,开始琢磨表演……小马哥的梦想,在童年里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他在不断地寻找登台表演的机会,不断地暗自在锻炼展现自我的胆量。
  青春有梦不放弃
  青春有梦,勇敢前行。为了让梦想更进一步,高中毕业后,小马哥报考了云南艺术学院戏剧专业,并以全省第七名的好成绩,被招收录取。在报考之前,学校的老师几次找过小马哥,要他想清楚,毕竟戏剧专业很冷门,就业会很困难。但是,小马哥思考再三,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个专业,跨进了云南艺术学院的大门。
  在云南艺术学院的日子,对小马哥来说,可谓是苦并快乐着。编剧、导演、表演……每一门课程,小马哥都学得很认真,学得很投入。每学期结束,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然而,就业难的现实在他毕业之时,还是一股脑儿地暴露了出来。
  从云南艺术学院的大门走出来,小马哥失业了。他没车、没房、没钱、没女朋友……走在茫茫的人海里,小马哥恍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未来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梦想在哪里?一种消沉的情绪开始在小马哥的心头此起彼伏。小马哥想过放弃,可又心有不甘。因为他觉得,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继续做自己,坚持梦想,不让梦想遗失在成长的路上。这是小马哥经过严酷的思想斗争之后,得出的明确答案。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小马哥不断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开始复习功课,投入到备考、就业的滚滚人流之中。在后来的考试中,小马哥一次次失利,不过,你要相信,命运总会以它的特有方式垂青那些满怀热情的人。在一次考试中,小马哥成功了,他成为了“三支一扶”的一员,被分配到电视台做临时工。
  在电视台,小马哥终于实现了抬摄像机的愿望。只要能拍摄,小马哥做什么都愿意。这时,有人开始笑话话少、木讷的小马哥,一个临时工干得再好也只是一个临时工。再说,临时工的工资根本不够自己的生活开支。实现梦想,也要面对现实,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小马哥一次次走进了公务员的考场,第一次,没过;第二次,也没过;第三次……小马哥前前后后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解决了生活之难,小马哥又开始狂热的燃烧自己的梦想,继续自己的电影梦。
  执着追求向前行
  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么就勇敢地去做,不必用借口来敷衍人生的平庸。不放手一搏,怎么会知道人生有怎样的奇迹。就这样,凭着一颗追梦的心,在没有经费、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小马哥利用闲暇业余拍起了微电影。
  从云南省首部交通题材微电影、临沧市首部党建微电影《出路》,到充满正能量的《伴读阿婆》《忠诚》《爱之殇》,再到宣传严打酒驾的《酒麻了》《如此课堂》等等,一部又一部生动、有趣的微电影在小马哥的手里诞生了。
  在微电影里,小马哥塑造的艺术形象血肉丰满、性格鲜明,富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同时,小马哥还在微电影里广泛地植入了亲情、励志等元素,让人在观影之后,获得面对现实、热爱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也正因为如此,小马哥的微电影赢得了来自泰国、缅甸、香港、台湾、上海、广东、湖北、福建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网友的热评与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小马哥拍摄的微电影,有约莫1千多万人次的点击率,这个数据相当于临沧市248万人(2013年统计数字),5次同时收看了他的作品。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一次不小的成功。它至少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个是在边陲永德县的微电影历史上,你永远无法抹掉是小马哥让微电影从无变成有;一个是在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临沧市里,小马哥是第一个创造了微电影网络点击率突破千万次的本土青年导演。
  一路走来,一路执着。未曾熄灭的,是那个滚烫的梦想;不愿屈服的,是那颗火热的心灵。就这样,小马哥的微电影事业,逐渐地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认可。2013年,他被临沧市委办授予2011至2012年度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成为亚洲微电影节临沧市微电影从业人员结业学员;2016年,被临沧团市委授予临沧青年五四奖章。小马哥的微电影,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小马哥的微电影,被认为是最原生态的记录。
  小马哥在哪里?如果你这样问,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他正在追逐电影梦想的路上。
  记得有一次,在聊天中,小马哥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他说: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这些年来,或许正是在这种情感认知的激发下,使得小马哥沿着自己的梦想,持续开拔,奋勇向前。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56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布朗青年的电影梦

刊发时间:2017-05-07 A3版  作者:张伟锋 【字体:大 中 小】

  在临沧,“小马哥”是一个出了名的称号。那么,“小马哥”到底是谁?他就是1987年生于永德县一个小山村的布朗族小伙子马滔,学名是马志成。一直以来,小马哥都怀揣着拍电影这个梦想,而且从未放弃努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小马哥在临沧、在拍微电影这件事情上,已经是颇成气候,几近家喻户晓。
  梦想源于布朗山
  小马哥出生在布朗山寨,他的童年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泥里滚打,在雨中奔跑,仿佛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但是,那时候的小马哥,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爱看露天电影。
  白天里,小马哥帮大人放猪牧牛,给大人们背水送饭,他的一切良好的表现,都是为了获得大人们的好感,以便让大人们在夜幕降临之时,带他去看一场电影。那时候的露天电影,门票仅仅只是几毛钱,然而,这对于多数家庭来说,仍然是一项比较奢侈的开支。因为热爱,所以硬磨,最后大人们执拗不过小马哥,只好经常带他去看电影。
  小马哥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懂事,特别善解人意,所以大人们都很喜欢他,都愿意满足他小小的要求。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小马哥成了露天电影场的常客。那时候的小马哥,总是经常幻想自己就是电影中的主角,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梦想着自己也能拍一部电影,把自己预设的人生,在电影里完整地呈现出来。
  有一天,小马哥终于把闷在心里很久很久的梦想,向大人们说了出来。大人们都觉得,他的想法太不可思议,于是就会经常戏谑小马哥。这个被说出的梦想,在小马哥的同龄人那里,也成为了嘲笑他的把柄。被嘲笑过的梦想总会发光,小马哥相信他自己是对的,他会把它变成现实。在众人的笑话中,小马哥开始学习相声,开始创作小品,开始研究哑剧,开始琢磨表演……小马哥的梦想,在童年里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他在不断地寻找登台表演的机会,不断地暗自在锻炼展现自我的胆量。
  青春有梦不放弃
  青春有梦,勇敢前行。为了让梦想更进一步,高中毕业后,小马哥报考了云南艺术学院戏剧专业,并以全省第七名的好成绩,被招收录取。在报考之前,学校的老师几次找过小马哥,要他想清楚,毕竟戏剧专业很冷门,就业会很困难。但是,小马哥思考再三,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个专业,跨进了云南艺术学院的大门。
  在云南艺术学院的日子,对小马哥来说,可谓是苦并快乐着。编剧、导演、表演……每一门课程,小马哥都学得很认真,学得很投入。每学期结束,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然而,就业难的现实在他毕业之时,还是一股脑儿地暴露了出来。
  从云南艺术学院的大门走出来,小马哥失业了。他没车、没房、没钱、没女朋友……走在茫茫的人海里,小马哥恍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未来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梦想在哪里?一种消沉的情绪开始在小马哥的心头此起彼伏。小马哥想过放弃,可又心有不甘。因为他觉得,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继续做自己,坚持梦想,不让梦想遗失在成长的路上。这是小马哥经过严酷的思想斗争之后,得出的明确答案。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小马哥不断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开始复习功课,投入到备考、就业的滚滚人流之中。在后来的考试中,小马哥一次次失利,不过,你要相信,命运总会以它的特有方式垂青那些满怀热情的人。在一次考试中,小马哥成功了,他成为了“三支一扶”的一员,被分配到电视台做临时工。
  在电视台,小马哥终于实现了抬摄像机的愿望。只要能拍摄,小马哥做什么都愿意。这时,有人开始笑话话少、木讷的小马哥,一个临时工干得再好也只是一个临时工。再说,临时工的工资根本不够自己的生活开支。实现梦想,也要面对现实,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小马哥一次次走进了公务员的考场,第一次,没过;第二次,也没过;第三次……小马哥前前后后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解决了生活之难,小马哥又开始狂热的燃烧自己的梦想,继续自己的电影梦。
  执着追求向前行
  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么就勇敢地去做,不必用借口来敷衍人生的平庸。不放手一搏,怎么会知道人生有怎样的奇迹。就这样,凭着一颗追梦的心,在没有经费、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小马哥利用闲暇业余拍起了微电影。
  从云南省首部交通题材微电影、临沧市首部党建微电影《出路》,到充满正能量的《伴读阿婆》《忠诚》《爱之殇》,再到宣传严打酒驾的《酒麻了》《如此课堂》等等,一部又一部生动、有趣的微电影在小马哥的手里诞生了。
  在微电影里,小马哥塑造的艺术形象血肉丰满、性格鲜明,富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同时,小马哥还在微电影里广泛地植入了亲情、励志等元素,让人在观影之后,获得面对现实、热爱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也正因为如此,小马哥的微电影赢得了来自泰国、缅甸、香港、台湾、上海、广东、湖北、福建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网友的热评与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小马哥拍摄的微电影,有约莫1千多万人次的点击率,这个数据相当于临沧市248万人(2013年统计数字),5次同时收看了他的作品。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一次不小的成功。它至少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个是在边陲永德县的微电影历史上,你永远无法抹掉是小马哥让微电影从无变成有;一个是在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临沧市里,小马哥是第一个创造了微电影网络点击率突破千万次的本土青年导演。
  一路走来,一路执着。未曾熄灭的,是那个滚烫的梦想;不愿屈服的,是那颗火热的心灵。就这样,小马哥的微电影事业,逐渐地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认可。2013年,他被临沧市委办授予2011至2012年度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成为亚洲微电影节临沧市微电影从业人员结业学员;2016年,被临沧团市委授予临沧青年五四奖章。小马哥的微电影,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小马哥的微电影,被认为是最原生态的记录。
  小马哥在哪里?如果你这样问,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他正在追逐电影梦想的路上。
  记得有一次,在聊天中,小马哥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他说: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这些年来,或许正是在这种情感认知的激发下,使得小马哥沿着自己的梦想,持续开拔,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