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村“五富”工程驱动脱贫新引擎

刊发时间:2017-05-07 A2版  作者:张猛杰

调整产业结构   筑牢发展根基

安石村“五富”工程驱动脱贫新引擎

  本报讯   (通讯员   张猛杰)   近年来,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以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为抓手,围绕“抓党建促发展、建生态促和谐、强产业促脱贫”主题,以“五富”工程为引领,着力种好“四棵树”,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原生态特色农业。
  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先后引进稳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香竹箐古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两户茶叶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支部+农户+电商”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格局,为全村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保障。
  党员带富,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激发全村党员带头改危房、强产业的热情。建设了一批 “党员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党员带动群众致富力度,提高群众致富信心,产业富民后劲十足。
  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真正把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发展落实到户,民居改造发动到户,增收致富算账到户,组织建设延伸到户,邻里纠纷化解到户,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安石”建设。立足实际,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抓产业促生态,围绕“房前屋后十棵树,村前村后树成林”的“森林安石”建设目标,突出生态建设,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调发展。
  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着力种好“四棵树”,助推脱贫致富迈大步。种好“茶树”,安石村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所有农田、耕地都改植为茶园,严格按照高优生态茶园的技术标准,共建成高优生态茶园3560亩。目前,全村共有茶园6665亩,农民人均达2.1亩。2016年实现茶叶收入1767万元,人均达5607元。种好“核桃树”,安石村紧紧抓住退耕还林这个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注重抚育管护,强化科技投入。2016年,全村共有核桃11822亩,其中投产面积6921亩,实现产量870吨,产值2230万元,人均达7075元。种好“林果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推行“林茶、林果、林药”套种的产业整体发展模式,积极发动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茶园、荒山荒坡上种植桃、李、甜柿、杨梅等经济林果,向每户贫困户发放高价经济林木树20棵,构建了“道路林荫化、村庄林果化”的良好生态格局,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2016年实现收入150万元,人均达480元。种好“油茶树”,以开展中低产林改造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花油茶产业,在高海拔地带共种植红花油茶4300亩,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56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安石村“五富”工程驱动脱贫新引擎

刊发时间:2017-05-07 A2版  作者:张猛杰 【字体:大 中 小】

调整产业结构   筑牢发展根基

安石村“五富”工程驱动脱贫新引擎

  本报讯   (通讯员   张猛杰)   近年来,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以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为抓手,围绕“抓党建促发展、建生态促和谐、强产业促脱贫”主题,以“五富”工程为引领,着力种好“四棵树”,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原生态特色农业。
  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先后引进稳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香竹箐古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两户茶叶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支部+农户+电商”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格局,为全村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保障。
  党员带富,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激发全村党员带头改危房、强产业的热情。建设了一批 “党员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党员带动群众致富力度,提高群众致富信心,产业富民后劲十足。
  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真正把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发展落实到户,民居改造发动到户,增收致富算账到户,组织建设延伸到户,邻里纠纷化解到户,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安石”建设。立足实际,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抓产业促生态,围绕“房前屋后十棵树,村前村后树成林”的“森林安石”建设目标,突出生态建设,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调发展。
  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着力种好“四棵树”,助推脱贫致富迈大步。种好“茶树”,安石村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所有农田、耕地都改植为茶园,严格按照高优生态茶园的技术标准,共建成高优生态茶园3560亩。目前,全村共有茶园6665亩,农民人均达2.1亩。2016年实现茶叶收入1767万元,人均达5607元。种好“核桃树”,安石村紧紧抓住退耕还林这个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注重抚育管护,强化科技投入。2016年,全村共有核桃11822亩,其中投产面积6921亩,实现产量870吨,产值2230万元,人均达7075元。种好“林果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推行“林茶、林果、林药”套种的产业整体发展模式,积极发动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茶园、荒山荒坡上种植桃、李、甜柿、杨梅等经济林果,向每户贫困户发放高价经济林木树20棵,构建了“道路林荫化、村庄林果化”的良好生态格局,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2016年实现收入150万元,人均达480元。种好“油茶树”,以开展中低产林改造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花油茶产业,在高海拔地带共种植红花油茶4300亩,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