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林业扶贫“输血”“造血”双推进

刊发时间:2017-05-11 A1版  作者:苏义巫

技术支撑    项目带动

双江县林业扶贫“输血”“造血”双推进

  本报讯   (通讯员  苏义巫)   双江自治县紧紧围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技术支撑、项目带动为抓手,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生态补偿、高价值经济林木和林果种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培训、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坚持脱贫攻坚“输血”和“造血”双推进,全力推进林业生态脱贫工作。全县累计投入林业生态扶贫资金7688.61万元,惠及4乡2镇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7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1179人。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计划从2016年开始到2017年,全县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5度以上的陡坡地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目前,已投入4097万元巩固和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27万亩。
  种植高价值经济林木和林果。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计划每年向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10棵以上的高价值经济林木,3年完成种植50株以上。2016年投入470万元完成高价值珍贵用材种植16.2万株,户均达28株。为农户免费发放杨梅、车厘子、冬桃等短、平、快经济林果5.3万株,户均达8株。
  进行生态保护和补偿。按照每35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择优安排居住在生态保护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2016年投入83万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83名,同时,累计投入森林生态效益资金1269.41万元直接发放到受益村组和农户,有效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整合项目和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投入1055万元,完成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木材战略储备、国家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造林试点补贴等项目7.7万亩,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集聚起一笔财富,在持续发展中拥有一个大额“存单”。
  开展科技智力扶贫。建立林业智力扶贫服务队,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经济林果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确保林业技术服务到村到户,2016年累计开展培训服务70多场次2万余人次,编印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林业技术小册子6500册。
  推进林业生态能源扶贫。按照集中优势、整村推进的原则,投入134.2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00台、实施节柴改灶1500台,新建养殖小区2个,以此进一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服务林企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充分发挥林企龙头带动作用,解决好贫困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问题,明确各自责任,谋求企业发展、农户增收、保护生态多赢的局面。2016年投入580万元扶持11户林业龙头企业,尽力带动周边贫困农户脱贫。
  在2017年林业生态脱贫工作中,该县及时修订林业生态脱贫方案,围绕生态脱贫目标任务,计划投入8000多万元,借助“森林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和林业改革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并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既“输血”,也“造血”,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返回
2025年07月06日  第757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双江县林业扶贫“输血”“造血”双推进

刊发时间:2017-05-11 A1版  作者:苏义巫 【字体:大 中 小】

技术支撑    项目带动

双江县林业扶贫“输血”“造血”双推进

  本报讯   (通讯员  苏义巫)   双江自治县紧紧围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技术支撑、项目带动为抓手,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生态补偿、高价值经济林木和林果种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培训、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坚持脱贫攻坚“输血”和“造血”双推进,全力推进林业生态脱贫工作。全县累计投入林业生态扶贫资金7688.61万元,惠及4乡2镇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7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1179人。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计划从2016年开始到2017年,全县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5度以上的陡坡地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目前,已投入4097万元巩固和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27万亩。
  种植高价值经济林木和林果。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计划每年向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10棵以上的高价值经济林木,3年完成种植50株以上。2016年投入470万元完成高价值珍贵用材种植16.2万株,户均达28株。为农户免费发放杨梅、车厘子、冬桃等短、平、快经济林果5.3万株,户均达8株。
  进行生态保护和补偿。按照每35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择优安排居住在生态保护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2016年投入83万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83名,同时,累计投入森林生态效益资金1269.41万元直接发放到受益村组和农户,有效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整合项目和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投入1055万元,完成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木材战略储备、国家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造林试点补贴等项目7.7万亩,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集聚起一笔财富,在持续发展中拥有一个大额“存单”。
  开展科技智力扶贫。建立林业智力扶贫服务队,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经济林果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确保林业技术服务到村到户,2016年累计开展培训服务70多场次2万余人次,编印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林业技术小册子6500册。
  推进林业生态能源扶贫。按照集中优势、整村推进的原则,投入134.2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00台、实施节柴改灶1500台,新建养殖小区2个,以此进一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服务林企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充分发挥林企龙头带动作用,解决好贫困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问题,明确各自责任,谋求企业发展、农户增收、保护生态多赢的局面。2016年投入580万元扶持11户林业龙头企业,尽力带动周边贫困农户脱贫。
  在2017年林业生态脱贫工作中,该县及时修订林业生态脱贫方案,围绕生态脱贫目标任务,计划投入8000多万元,借助“森林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和林业改革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并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既“输血”,也“造血”,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