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村创新蚕桑种养模式
本报讯 (通讯员 周 武 罗美仙) 近年来,凤庆县洛党镇和德村认真学科学、用科技,积极创新蚕桑种养殖模式,不断提升村民养殖效益。
据介绍,当时和德村创新蚕桑种养模式,做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针对情况村两委采用了党员+党建+群众,群众加入合作社的模式,同时在党委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首先把桑园里的机耕路推通。路推通以后,把房子盖在基地中间,利用这种模式,切实解决了全村中青年出去外边打工,在家只有弱小、老人的情况。所以,和德村采用基地+房子+公路的做法,把劳力节省出来,家里的老人、妇女,还有小孩都可以在基地里面养蚕苦钱。
据洛党镇和德村主任杨祖礼介绍,为什么要把公路开进桑园,蚕房盖在桑园,原因就是蚕叶太重,老人从远处背回家太费力。背蚕茧是轻,所以才创新这个养殖模式。现在,不管是老人、小孩,只需要提个箩箩出去,或是随便背个篮子出去,就可以10斤、5斤背回来喂养蚕,在20天当中就出来效益。在脱贫攻坚当中支持力度大,收效好。
如今,和德村创新蚕桑种养模式的做法,村民认可,积极参与。群众说,这种创新蚕桑种养模式的做法,不仅节省劳力,而且收入也大幅提升,值得长期推广。凤庆县农业局蚕桑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邝雪凤说:“洛党镇和德村在蚕桑产业发展上推行新的种植模式,桑园地开通公路,把桑房建在桑园地上,小蚕推广省力化养殖,这种养殖模式既节省劳力,又提高了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