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地方志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
地方志是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惠泽后世、永不断章的千秋大业。它可以“补史之缺,续史之无,详史之略,纠史之错”。也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点滴汇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特别是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新形势下开展好边疆地区地方志工作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一、边疆地区地方志工作发展现状
首先是工作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不够健全。就镇康县而言,镇康地处中缅边境,地方志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地方志修编工作任重而道远。而要做好地方志工作,不仅需要县域文化搜集整理者、研究者、传承者,且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机构和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队伍才能保证完成,但就现实而言,边疆地区虽设有地方志工作部门,也配有一定的人员,但存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编修编制不足,现有人员不是专业出身等现象,造成地方志修编工作进展缓慢,编修成果质量不够高的局面。其次是修史修志资金投入不足。地方志书的编纂是一项耗时、耗力、耗资的文化工程。地方志编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广泛征集资料,缺乏充足的资料,就不能全面掌握基本县情,也就谈不上全面反映县情,更谈不上编纂出一部精品佳志;另一方面不仅需要努力提高全体编纂人员的业务素质,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业务培训并走出去借鉴外地先进的修志经验,还需要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大胆进行理论探索,才能实现百花齐放,多领域出彩。虽然,各级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但修史修志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并未妥善解决,造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修史修志空间得不到拓展,发展潜力得不到挖掘的局面。第三是学志用志氛围不够浓郁。地方志是历史过程在今天的再现,贵在史识,重在致用。然而,现实中,这些“地方百科全书” 却被束之高阁,无人或较少人有问津,边疆地方志的功能及其文化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彰显。就拿镇康志办来说,虽然镇康县地方志馆建成已有三年时间,但是前来阅览、借阅史志资料的人少之又少,它实际上只是供志办内部编辑人员使用,致使史志资料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资政、育人的最大作用和效应。
二、新形势下做好边疆地方志工作的对策
地方志工作应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要提高认识,带头读志。“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因其综合性、区域性、连续性、资料性等独特魅力,在资政决策、推进地方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官之要,在于通地情、晓民意。地方志既是客观的文化载体,又是厚重的历史积淀,对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因此,领导干部更应提高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不仅要提高地方志编纂人员整体素质,还要带头读志、研志、用志,让地方志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要加大投入,带头用志。地方志除了“资政辅治”功能外,还具有教化育人、传承文明、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等作用。如何让地方志真正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亲民近民,向广大民众展示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迫在眉睫。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载体,加大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力度,修建地方志馆,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及时普及地方志编修成果,让广大的民众、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通过地方志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通过地方志更加感党恩,更加听党话,从而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三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边疆地方志事业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要着力打造稳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编修队伍,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按照规划要求及时遴选一支精干的地方志工作队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争取尽快进入角色,尽快拿出成果,并实现整个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地方志工作应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可。广征博引,“三个”转变,让边疆地方志“活”起来。地方志内容广阔、品类繁多、卷帙浩繁、内容精深,是历史智慧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亲情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由过去单一服务“官方”转变为服务当代、服务大众、服务文化、服务发展;由“官”修转变为社会参与、民众参与,尤其是重大事件亲历者与当事人的参与;由封闭、被动转变为主动、开放、互动,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平台展示和传播地方志编修成果,才能真正使地方志成为“活”的“地方百科全书”,惠及群众 ,促进发展。 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地方志事业也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互联网+”模式,要在大力推进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各种成熟的技术平台,开展智力资源整合、地情资料征集、地情研究成果和资料信息发布,让地方志工作成果普惠于民,在最大限度实现地方志功能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写志、读志、用志中,不断提升边疆地方志事业的号召力、辐射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