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绰号比姓名要响得多:二本。关于这个绰号的由来,我问过好多次,得到最多的答案说是小时候父亲去小卖铺买作业本,人家问他要几本,他说二本!后来这事就一直被当笑话,他的绰号也就喊到了现在。
父亲很少谈起他的儿时,也只是小时候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在还没记事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奶奶一个人拉扯四姊妹长大。我猜想这也正是父亲脾气中总是有易怒一面的原因吧,儿时男孩子总是顽劣不堪,奶奶的宽容也往往会使情况变本加厉。
姑丈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很高,或许他没发现,但每次只要谈到姑丈,他除了开开玩笑,从不讲坏话。不过我父亲本就不是损人利己之人。
有一次出了事,人家都指着父亲的头,诬陷是他做的,父亲当然不乐意,血气方刚又想靠拳头证明清白。可当有更多人恐吓,说要把他送去劳改时,父亲也急了。那时姑丈挺身而出,跟人理论,指出那栽赃陷害之人的观点自相矛盾。说我父亲当时根本就不在城里,而是到镇上找工作,报到去了,再把具体报到地点时间一一道出,发现时间确实不吻合!除非会分身,否则我父亲又“何德何能”做这桩子事呢!那小人被辩得哑口无言,这才放过了我的父亲。事后姑丈就教育父亲:“为什么有人做了好事想不到你头上,坏事立马就揪出你呢?这和你们平常所作所为是有关系的。”
父亲这脾气让他吃了不少苦,但庆幸他是个热血义气的实干家,很快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绩,升了职,有一群至今依然要好的朋友。B叔是父亲年轻时工作伙伴中的死党,有次和他聊天,他讲起父亲过去,说以前姑丈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托B叔带给父亲。当时父亲看完信后就开始抹眼泪。年轻的B叔当时就想:“嗯,这次可能真的——浪子要回头了。”
我觉得做为男人几个必要的品质在父亲身上都能找得到。这几个地方也是我最为欣赏和崇敬父亲之处。父亲的责任心很强,无论是对家庭还是事业。记得外公刚过世那段时间,母亲家里只有母亲和小姨两个女人,父亲作为大女婿挑起处理后事的担子。平日里那个优哉游哉、嘻嘻哈哈的父亲不见了,看到的是一个连续三晚没睡,白天仍四处忙碌的父亲……在事情过后回到家的那个晚上,父亲竟然主动要求过来和母亲我俩挤睡一张床,这让我很是讶异。由于父亲夜夜鼾声如雷,一直被我们“安排”在书房睡觉,突然提出这种要求,我有点无奈,但一想是冬天也不闷热,便勉强答应。谁知那晚刚关了灯,母亲就伤心地哭起来,我这才明白父亲的来意。他总是能够默默且不露声色地给予我们关怀和爱。与自己有关的事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愿意去麻烦拖累别人,且咬紧牙关也要完成。但如若朋友有事,他两肋插刀在所不辞。曾有个外省老板到本地做生意,在大庭广众面前辱骂到父亲的朋友。这可把在场的父亲气坏了。马上打电话让朋友过来,弄清楚事情真相,省得无端端给人扣了屎盆子还浑然不知。事后来在母亲看来,父亲处理得不够理性,但我却十分赞赏。人生得意须尽欢,畏首畏尾地怎会有知心朋友呢?
人无完人,我的父亲不可能是完美的。比如他书读得不多,讲理讲不过别人,但他经验丰富,做事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他好面子,但也愿意在众人面前调侃自己是“趴耳朵”;他包容我,把我捧得高高的,但也会在我得意忘形之际猛不惊地抛出一句话提点我,却也会在我失败时开导我,鼓励我。我与父亲间一个眼神就能明了对方想要干什么,这是母亲常常感到惊奇的地方。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深沉而又坚定,默默地矗立在身边,是你挫败时有力的后盾,也是你危险时的无私屏障。
不久前,父亲刚过完48岁生日,准备迈入半百行列,只希望在未来,我自己能变得愈发强大,成为父亲年老时最温暖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