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带一路”的新认识
“一带一路”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能说清楚的并不多,能说出道道更是凤毛麟角,包括笔者本人,不坐下来静静的好好的学一学,仍然不知道何为“一带一路”,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带一路”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的一个倡议,是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通过以升华的古老丝路精神为抓手,将中国的产能与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筑打造人类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就受到了沿途各国的热烈响应。这个合作倡议的提出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3年多来,“一带一路”相关合作稳步推进,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由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很好的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与友邦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打造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更便利的联通条件,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和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扩大地区投资和内需,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的亚欧大陆,运载的是琳琅满目的货物,联通的是亚欧国家的市场需求,架起的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桥梁,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为增进各国民众福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在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