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地睦边”工程夯实农民增收发展根基

刊发时间:2017-05-27 A1版  作者:徐 娟 李玲

    2010年至2015年全市共争取实施省级以上项目31个,总建设规模41.29万亩,新增耕地3.39万亩,总投资10.19亿元,目前,已通过省级终验30个

  本报讯   (通讯员   徐  娟   李玲)   “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是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杠杆。我市2010年启动实施“兴地睦边”项目,重点在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镇康县三个边境县实施,2010年至2015年我市共争取实施省级以上投资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31个,总建设规模41.29万亩,新增耕地3.39万亩,总投资10.19亿元,目前,已通过省级终验30个。
  近日,笔者走访了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县之一的沧源县,感受兴地睦边给边疆群众带来的生活改变。2010年以来,该县共争取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9个,建设总规模6894.051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658.2973公顷,投入资金26190.99万元。为确保“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顺利实施,该县在县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加强对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在乡(镇)建立项目指挥部,加强对“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工作的管理;在村(组)建立项目监督组,由村组干部和群众组成,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监督。县、乡、村三级联动,层层将责任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实施有效。
  该县勐角乡勐角、糯掌、控井3个村在项目实施前,耕地跑水、跑肥、跑土,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很薄弱,粮食收成往往是“种一偏山,收一箩筐”。“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对零碎不规整的田块进行统一平整,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小田改大田,山地改台地,土沟改水泥沟,灌溉沟渠提高了灌溉效率,生产道路通畅降低了生产成本,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项目新增耕地145.44公顷,新增耕地率36.73%,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782人,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增加19.14%。
  糯掌村支书扎四表示,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全村耕地的灌溉和排水问题,村庄土地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亩产值400元,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种植两季,亩产值增加到3000元。
  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前,耕地产出率较低,水稻亩产量约为400公斤,玉米亩产量约为180公斤,油菜约为110公斤。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涉及的3个村种植的核桃、烤烟、竹子、茶叶、花椒等经济作物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勐角村种植水稻亩产464公斤,玉米亩产400公斤,蔬菜亩产675公斤;糯掌村种植茶叶亩产300公斤,玉米亩产400公斤。糯掌村还招商引资引进了花椒种植大户,租赁土地168亩,租期20年,种植花椒940亩。据测算,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7500元左右。
  “兴地睦边”项目实施中,群众最担心的就是项目实施影响农业生产,为化解群众顾虑,项目指挥部与村“两委”协商以开展工程实施与土地运营同步的方式,采取将平整地块及时交付群众使用的工作方法,确保群众按时开展时令种植。为避免项目实施后权属混淆,项目开工前指挥部有效组织做好项目区内的土地权属关系和地类状况调查,对原有的地块逐户进行登记。项目实施完成后,坚持各村集体土地总面积开发整理前后不变,集中连片,界限清晰,便于规模化种植等几项基本原则,认真开展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等工作,保证权属合法,界限清楚,无争议。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58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兴地睦边”工程夯实农民增收发展根基

刊发时间:2017-05-27 A1版  作者:徐 娟 李玲 【字体:大 中 小】

    2010年至2015年全市共争取实施省级以上项目31个,总建设规模41.29万亩,新增耕地3.39万亩,总投资10.19亿元,目前,已通过省级终验30个

  本报讯   (通讯员   徐  娟   李玲)   “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是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杠杆。我市2010年启动实施“兴地睦边”项目,重点在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镇康县三个边境县实施,2010年至2015年我市共争取实施省级以上投资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31个,总建设规模41.29万亩,新增耕地3.39万亩,总投资10.19亿元,目前,已通过省级终验30个。
  近日,笔者走访了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县之一的沧源县,感受兴地睦边给边疆群众带来的生活改变。2010年以来,该县共争取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9个,建设总规模6894.051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658.2973公顷,投入资金26190.99万元。为确保“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顺利实施,该县在县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加强对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在乡(镇)建立项目指挥部,加强对“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工作的管理;在村(组)建立项目监督组,由村组干部和群众组成,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监督。县、乡、村三级联动,层层将责任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实施有效。
  该县勐角乡勐角、糯掌、控井3个村在项目实施前,耕地跑水、跑肥、跑土,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很薄弱,粮食收成往往是“种一偏山,收一箩筐”。“兴地睦边”项目实施对零碎不规整的田块进行统一平整,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小田改大田,山地改台地,土沟改水泥沟,灌溉沟渠提高了灌溉效率,生产道路通畅降低了生产成本,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项目新增耕地145.44公顷,新增耕地率36.73%,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782人,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增加19.14%。
  糯掌村支书扎四表示,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全村耕地的灌溉和排水问题,村庄土地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亩产值400元,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种植两季,亩产值增加到3000元。
  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前,耕地产出率较低,水稻亩产量约为400公斤,玉米亩产量约为180公斤,油菜约为110公斤。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涉及的3个村种植的核桃、烤烟、竹子、茶叶、花椒等经济作物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勐角村种植水稻亩产464公斤,玉米亩产400公斤,蔬菜亩产675公斤;糯掌村种植茶叶亩产300公斤,玉米亩产400公斤。糯掌村还招商引资引进了花椒种植大户,租赁土地168亩,租期20年,种植花椒940亩。据测算,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7500元左右。
  “兴地睦边”项目实施中,群众最担心的就是项目实施影响农业生产,为化解群众顾虑,项目指挥部与村“两委”协商以开展工程实施与土地运营同步的方式,采取将平整地块及时交付群众使用的工作方法,确保群众按时开展时令种植。为避免项目实施后权属混淆,项目开工前指挥部有效组织做好项目区内的土地权属关系和地类状况调查,对原有的地块逐户进行登记。项目实施完成后,坚持各村集体土地总面积开发整理前后不变,集中连片,界限清晰,便于规模化种植等几项基本原则,认真开展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等工作,保证权属合法,界限清楚,无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