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富友矿业积极落实环境污染整改措施

刊发时间:2017-05-27 A1版  作者:王 燕 金皇仑

破坏生态环境要受罚更要“补过”

临沧富友矿业积极落实环境污染整改措施

  去年7月份,我市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受理反映临沧富友矿业有限公司存在问题的举报案件。接转办单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作出指示,责成市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国土、林业、农业部门配合,督促临翔区政府对举报反映问题逐项核实。临翔区政府,市、区环保、林业、国土、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多次深入现场,走访周边农户,对举报案件所涉问题进行逐项调查核实。
  经查,该公司存在非法采矿行为和造成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区环保局于去年8月3日对临沧富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达《停止违法行为的通知》。并就存在的环保问题约谈该公司法人、总经理,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20万元。该公司已缴纳罚金。
  同时,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对临沧富友矿业公司涉嫌违法采矿的行为进行立案,对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公司违法采矿行为处以39万元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79万余元,没收非法采出矿产品6.53万吨处罚。企业已缴纳罚金。
  通过整改,该公司已完成未恢复植被地块植被种植恢复工作。去年8月,区林业局对该公司植被种植恢复地块现场进行初步验收,落实该公司共种植红豆杉4000株、香樟6000株,共10000株。按每亩220株计,共完成造林面积约45.5亩。今年2月,该公司在采矿区种植天竺桂6300棵,3月播撒草籽31亩,进一步做好矿区生态恢复。同时,该公司还按照区环保局提出的整改措施,完成采矿区采掘面雨季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完成未建挡雨棚原料堆场、细渣临时堆场的清理,覆盖薄膜,防止雨水冲刷;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标识牌、运行记录台账的设置;建设总容积230立方米的应急事故池,建设沉淀池2个。目前,正在实施8000平方米的永久钢架大棚建设,使原料堆场和细渣临时堆场物料长久避免雨水冲刷。
  如果被破坏的生态未能修复,往往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受污染的环境若不及时修复,则可能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追究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责任,更要着眼于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生态危害,其预防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合理的措施修复生态环境,杜绝生态安全隐患,避免潜在损害的继续发生。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58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临沧富友矿业积极落实环境污染整改措施

刊发时间:2017-05-27 A1版  作者:王 燕 金皇仑 【字体:大 中 小】

破坏生态环境要受罚更要“补过”

临沧富友矿业积极落实环境污染整改措施

  去年7月份,我市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受理反映临沧富友矿业有限公司存在问题的举报案件。接转办单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作出指示,责成市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国土、林业、农业部门配合,督促临翔区政府对举报反映问题逐项核实。临翔区政府,市、区环保、林业、国土、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多次深入现场,走访周边农户,对举报案件所涉问题进行逐项调查核实。
  经查,该公司存在非法采矿行为和造成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区环保局于去年8月3日对临沧富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达《停止违法行为的通知》。并就存在的环保问题约谈该公司法人、总经理,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20万元。该公司已缴纳罚金。
  同时,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对临沧富友矿业公司涉嫌违法采矿的行为进行立案,对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公司违法采矿行为处以39万元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79万余元,没收非法采出矿产品6.53万吨处罚。企业已缴纳罚金。
  通过整改,该公司已完成未恢复植被地块植被种植恢复工作。去年8月,区林业局对该公司植被种植恢复地块现场进行初步验收,落实该公司共种植红豆杉4000株、香樟6000株,共10000株。按每亩220株计,共完成造林面积约45.5亩。今年2月,该公司在采矿区种植天竺桂6300棵,3月播撒草籽31亩,进一步做好矿区生态恢复。同时,该公司还按照区环保局提出的整改措施,完成采矿区采掘面雨季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完成未建挡雨棚原料堆场、细渣临时堆场的清理,覆盖薄膜,防止雨水冲刷;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标识牌、运行记录台账的设置;建设总容积230立方米的应急事故池,建设沉淀池2个。目前,正在实施8000平方米的永久钢架大棚建设,使原料堆场和细渣临时堆场物料长久避免雨水冲刷。
  如果被破坏的生态未能修复,往往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受污染的环境若不及时修复,则可能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追究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责任,更要着眼于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生态危害,其预防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合理的措施修复生态环境,杜绝生态安全隐患,避免潜在损害的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