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摇篮 理想信念的丰碑
为认真学习、宣传、继承和弘扬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推动和促进弘扬延安精神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临沧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的全市部分县(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市中等专业学校延安精神研究会分会的弘扬延安精神工作者前往革命摇篮井冈山、伟人故居韶山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笔者有幸参加这次学习考察,革命摇篮之行,接受洗礼,深受教育,受益匪浅。
1、走进井冈山革命摇篮,深感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辛,新中国来之不易。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选择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发动湘南起义后带领一万多人向井冈山转移。1928年4月下旬,朱德和毛泽东两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第四军(不久后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从原来的二千多人增加到一万多人。其后,于1928年7月间在湘南平江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由彭德怀、滕化远等领导起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2月11日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第五军700多人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从而巩固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弘扬井冈山精神,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党和国家在井冈山保留和新修复修了多处革命纪念展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朱德1962年3月重上井冈山时亲笔题写的。馆内珍藏着革命文物6千多件、文献资料5千余份、历史图片4千多幅。此外还珍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视察井冈山的照片和题词。“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由纪念堂、碑林、雕塑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四部分组成。“黄洋界”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首,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哪里。“会师广场”1928年5月4日两千多军民云集在此举行了朱、毛会师庆祝大会。“茅坪八角楼”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那里居住和办公,领导边界的伟大斗争并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南山公园”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最后两句“世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还有“毛泽东同志旧居”“大井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红军造币厂”等许多旧址,有的被国民党军队烧毁,只剩一堵残墙。井冈山人民按原样修复,成为永久纪念,纪念他们曾经为红军作出的贡献,也就是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光荣历史。
2、走进南昌“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认识武装夺取政权,党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
江西南昌“八一”广场是纪念南昌起义的重要标志。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作出的第一声响亮回答。
由于中共中央在大革命胜利发展的过程中忽视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那时候南方的绝大部分军队都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再不当机立断而稍有迟疑,仅有的这点革命武装力量必将完全断送。
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在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宣布起义。起义部队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占领了南昌城。
3、走进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韶山——毛主席故居。毛主席诞生于此,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幼年时代。现完好无损的保留着,供全国人民瞻仰,还有东方最有灵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我们一行向毛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深切缅怀毛主席的一生,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人民大众福祉殚精竭虑的一生,他老人家虽已逝世40多年,人民对他的情感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浓,历久弥深。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4、革命摇篮之行,接受洗礼,对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理想信念、革命意志和优良作风的最高典范,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世界精神文明史册中的辉煌篇章。
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区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动延安精神“五进”工作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把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