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探究

刊发时间:2017-05-29 A3版  作者:邱丽亚

  由于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为公众的言论自由提供了场所,尤其是在近年来微博、微信、论坛、BBS等应用软件更是成为人们在网络中发表心声、参与舆论、监督政府的工具。既维护了自身的参与权、言论自由权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并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 一段时间以来,丽江市连续出现打人事件、法官微博评论交警事、官微回应游客、丽江古维费整改等网络舆情事件都给了相关部门带去了一定的困难,也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并解决好相关问题。其实,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一些现状和问题。
  1、及时性、透明性不够,降低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舆情事件出现后,政府应第一时间关注动态发展,并给与一定的引导和正面的回应,使公民了解事件起因及其发展以及后续的一系列调查,而不是最终给个结果,草草了事。在丽江最近的几起舆情事件中,相关部门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步骤,才导致了舆情事件越演越烈。例如,在丽江一女子深夜在烧烤店被打之后,由于觉得不满意调查结果,然后利用舆情发布了微博,与此同时,丽江相关部门的回应和解释少之又少,让事件越演越烈,公众的不满情绪越发高涨,有的甚至还上升到了对丽江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整个否定。其实除了对案件本身的探讨,还有一些问题也在这次事件中显露出来,那就是小琳的遭遇发布后,很多人从对案件的气愤,扩展到对丽江这座旅游城市的否定。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改变一些旅游城市目 “知名度越来越高,美誉度越来越低”的尴尬,也值得深思。
  2、缺乏危机意识,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
  在 丽江这样一座旅游城市,其相关部门的管理意识,尤其是危机管理意识应该是极度需要的,然而,最近在丽江发生的官微回应网民江的事件,起因是国家旅游局25日对云南丽江古城景区给予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丽江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古宣发布”就此事与网友互动时使用不当言论:“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随后,该条微博被截图并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在此事件中,不论言论何人所发,但确是出自官方微博,而官方微博,作为本应宣传丽江旅游,解答大众疑惑,树立旅游城市政府良好形象,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样一个主体,却发表了和本身所在机构,本身所代表的群体所不符的言论,甚至是在公众发表,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也会引起大规模的关注,更加不利于丽江的城市发展。这是严重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的,缺乏危机意识,对于有害信息和负面舆情,缺乏一定的危机敏感性,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危机预警机制,使一些本不该成为热点的信息在网络扩散、蔓延并发生连锁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需要学习一些操作层面的处置方式和应对经验,但是否正确的对待网络舆情,不只是个技巧和能力问题,而首先是作风和态度问题。目前官、民等级观念的影响还很深,官本位的思想作风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它颠覆了公共管理双方的主从地位、割裂r社会管理双方的地位。弱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当出现舆情事件时,地方官员时不时的还会有官比民大,任意言论的行为。
  3、预警机制不健全
  在 几次微博事件中可以看出,本可以在源头断绝的舆情却越演越烈,到后来的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在一女子被打的事件中,当公共事件突发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畅通良好的信息互动渠道可以起到安抚公众情绪、澄清事实真相的作用。但由于相关部门最开始的作为少,引起受害人不满,所以受害者才采用了微博的方式,后来,在微博发出后,随着大众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仍旧不够。地方政府尚没有形成和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利用制度。政府在应对方面更是缺乏经验和有效的预警机制,也没有一整套的规范性预案,危机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在传播速度、影响面、危害程度等方面更胜于传统的社会危机。在目前很多的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网情由初起转入网民严重讨伐阶段以后。政府或相关部门才开始应对。
  4、缺乏交流协调机制
  部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到位,相关部门与网民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是缺乏交流协调机制的重要原因,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分工,但却没有资源的迅速整合,导致沟通联系链条断裂,就如在丽江的法官微博称交警作秀事件,如今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作为一个支点,很容易引发舆情关注,这就需要用法律来驱除网络雾霾。相信作为法官的李炳祥并不是不懂法,不会用法,造成这样的恶果只是由于利令智昏,交通部门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交流缺乏,作为一名法官,在网络上发表不良言论不仅仅应看作是一个个案,而是要静心反思缘由。当前相当一部分公职人员都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缺乏必备的网络约束意识。倘若不及时以此为警钟,并寻求良策来推动公职人员的网络意识建设和沟通交流机制建设,那么类似的“微博门”还会出现。
  二、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
  在 网络舆情发生的初期,要求政府部门舆情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敏锐性和危机意识,及时发现情况并加以处理,及时公开回应舆情,建立预警机制的第一要务是做到及时、高效,因为突发事件具有影响性大、范围广的特点,所以预警机制必须保证及时性原则。一旦突发事件影响广泛扩散就很难挽回。尤其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检验预警机制是否有效的另一个标准就是看预警机制的高效性。设立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缓解和阻止危机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是预警机制内在的要求。因此一套预警机制必须具有高效性。并且预警机制一定要是科学的、系统的和具有操作性的,只有达到了这几点,预警机制的建立才算是有效的、合理的、可运用于实际的。
  2、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
  危机管理意识是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应具备的意识,尤其是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更应具有危机的前瞻性和敏锐性。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的危机管理的典型。简言之,如果处理恰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其实在丽江最近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也是一样,如果相关部门能及时回应,尽快处理,并把相关程序信息等公开,简言之就是如果能更好的处理这些舆情事件,那么也会变危机为契机,提升政府的形象,提升丽江整个的形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3、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
  政 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事件中民众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并要以此为突破口,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近年来以政务服务网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将“互联网+政务”理念渗透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等各个环节的实践,使得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实这也是要求政府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积极回应民众的声音,更好的与民众沟通交流。
  4、努力做到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
  信 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是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即要让公众了解公共危机的事态发展,又要让公众了解地方政府在解决该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种种努力。要掌握好信息发布的时机,能早则早,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件的真相。政府不仅要公正客观的公布信息,还要让有公众有表达意见的渠道,要根据舆情走势和公众的疑惑及时准确的做出相关解释说明。在信息公开制度中,要制订规范化的信息发布制度,如何发布,由谁发布等,事先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接着要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解释,避免公众引起恐慌,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时消除公众疑虑,安抚人心。政府信息公开,一个是面上的,一个是细节上的,还有运作机制上的,要和网络结合一起。今后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以民为本,为百姓服务,这才是政府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59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探究

刊发时间:2017-05-29 A3版  作者:邱丽亚 【字体:大 中 小】

  由于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为公众的言论自由提供了场所,尤其是在近年来微博、微信、论坛、BBS等应用软件更是成为人们在网络中发表心声、参与舆论、监督政府的工具。既维护了自身的参与权、言论自由权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并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 一段时间以来,丽江市连续出现打人事件、法官微博评论交警事、官微回应游客、丽江古维费整改等网络舆情事件都给了相关部门带去了一定的困难,也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并解决好相关问题。其实,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一些现状和问题。
  1、及时性、透明性不够,降低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舆情事件出现后,政府应第一时间关注动态发展,并给与一定的引导和正面的回应,使公民了解事件起因及其发展以及后续的一系列调查,而不是最终给个结果,草草了事。在丽江最近的几起舆情事件中,相关部门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步骤,才导致了舆情事件越演越烈。例如,在丽江一女子深夜在烧烤店被打之后,由于觉得不满意调查结果,然后利用舆情发布了微博,与此同时,丽江相关部门的回应和解释少之又少,让事件越演越烈,公众的不满情绪越发高涨,有的甚至还上升到了对丽江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整个否定。其实除了对案件本身的探讨,还有一些问题也在这次事件中显露出来,那就是小琳的遭遇发布后,很多人从对案件的气愤,扩展到对丽江这座旅游城市的否定。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改变一些旅游城市目 “知名度越来越高,美誉度越来越低”的尴尬,也值得深思。
  2、缺乏危机意识,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
  在 丽江这样一座旅游城市,其相关部门的管理意识,尤其是危机管理意识应该是极度需要的,然而,最近在丽江发生的官微回应网民江的事件,起因是国家旅游局25日对云南丽江古城景区给予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丽江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古宣发布”就此事与网友互动时使用不当言论:“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随后,该条微博被截图并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在此事件中,不论言论何人所发,但确是出自官方微博,而官方微博,作为本应宣传丽江旅游,解答大众疑惑,树立旅游城市政府良好形象,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样一个主体,却发表了和本身所在机构,本身所代表的群体所不符的言论,甚至是在公众发表,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也会引起大规模的关注,更加不利于丽江的城市发展。这是严重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的,缺乏危机意识,对于有害信息和负面舆情,缺乏一定的危机敏感性,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危机预警机制,使一些本不该成为热点的信息在网络扩散、蔓延并发生连锁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需要学习一些操作层面的处置方式和应对经验,但是否正确的对待网络舆情,不只是个技巧和能力问题,而首先是作风和态度问题。目前官、民等级观念的影响还很深,官本位的思想作风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它颠覆了公共管理双方的主从地位、割裂r社会管理双方的地位。弱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当出现舆情事件时,地方官员时不时的还会有官比民大,任意言论的行为。
  3、预警机制不健全
  在 几次微博事件中可以看出,本可以在源头断绝的舆情却越演越烈,到后来的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在一女子被打的事件中,当公共事件突发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畅通良好的信息互动渠道可以起到安抚公众情绪、澄清事实真相的作用。但由于相关部门最开始的作为少,引起受害人不满,所以受害者才采用了微博的方式,后来,在微博发出后,随着大众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仍旧不够。地方政府尚没有形成和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利用制度。政府在应对方面更是缺乏经验和有效的预警机制,也没有一整套的规范性预案,危机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在传播速度、影响面、危害程度等方面更胜于传统的社会危机。在目前很多的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网情由初起转入网民严重讨伐阶段以后。政府或相关部门才开始应对。
  4、缺乏交流协调机制
  部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到位,相关部门与网民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是缺乏交流协调机制的重要原因,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分工,但却没有资源的迅速整合,导致沟通联系链条断裂,就如在丽江的法官微博称交警作秀事件,如今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作为一个支点,很容易引发舆情关注,这就需要用法律来驱除网络雾霾。相信作为法官的李炳祥并不是不懂法,不会用法,造成这样的恶果只是由于利令智昏,交通部门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交流缺乏,作为一名法官,在网络上发表不良言论不仅仅应看作是一个个案,而是要静心反思缘由。当前相当一部分公职人员都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缺乏必备的网络约束意识。倘若不及时以此为警钟,并寻求良策来推动公职人员的网络意识建设和沟通交流机制建设,那么类似的“微博门”还会出现。
  二、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
  在 网络舆情发生的初期,要求政府部门舆情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敏锐性和危机意识,及时发现情况并加以处理,及时公开回应舆情,建立预警机制的第一要务是做到及时、高效,因为突发事件具有影响性大、范围广的特点,所以预警机制必须保证及时性原则。一旦突发事件影响广泛扩散就很难挽回。尤其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检验预警机制是否有效的另一个标准就是看预警机制的高效性。设立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缓解和阻止危机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是预警机制内在的要求。因此一套预警机制必须具有高效性。并且预警机制一定要是科学的、系统的和具有操作性的,只有达到了这几点,预警机制的建立才算是有效的、合理的、可运用于实际的。
  2、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
  危机管理意识是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应具备的意识,尤其是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更应具有危机的前瞻性和敏锐性。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的危机管理的典型。简言之,如果处理恰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其实在丽江最近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也是一样,如果相关部门能及时回应,尽快处理,并把相关程序信息等公开,简言之就是如果能更好的处理这些舆情事件,那么也会变危机为契机,提升政府的形象,提升丽江整个的形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3、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
  政 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事件中民众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并要以此为突破口,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近年来以政务服务网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将“互联网+政务”理念渗透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等各个环节的实践,使得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实这也是要求政府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积极回应民众的声音,更好的与民众沟通交流。
  4、努力做到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
  信 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是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即要让公众了解公共危机的事态发展,又要让公众了解地方政府在解决该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种种努力。要掌握好信息发布的时机,能早则早,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件的真相。政府不仅要公正客观的公布信息,还要让有公众有表达意见的渠道,要根据舆情走势和公众的疑惑及时准确的做出相关解释说明。在信息公开制度中,要制订规范化的信息发布制度,如何发布,由谁发布等,事先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接着要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解释,避免公众引起恐慌,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时消除公众疑虑,安抚人心。政府信息公开,一个是面上的,一个是细节上的,还有运作机制上的,要和网络结合一起。今后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以民为本,为百姓服务,这才是政府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