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结合实际 立足特色 聚焦短板 强化措施
我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本报讯 (记者 彭文昌 通讯员 李晋豫 李华杉) 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统筹谋划,按照“结合实际、立足特色,聚焦短板、强化措施”的原则,着力实施“立德、联创、育人、爱心、宜居”五项工程抓实文明城市创建,全市城乡面貌和市民文明程度有了显著变化和大幅提升,呈现出“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人人都是临沧形象”的浓厚氛围。
实施“立德”工程抓创建,扎实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示范村建设;全力做好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典型、“国门之星”“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选树推荐。连续11年开展“感动临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深入实施“洁净临沧行动公民素质提升工程”,有力提升了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城乡人居环境;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省级示范基地1个;编印432432册《临沧市市民文明守则》,做到“四德”宣传教育全覆盖。
实施“联创”工程抓创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持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以评选促文明家庭培育、以表彰促家庭美德传承,全市家庭美德建设成果丰硕。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展示活动,编印发放“好家风好家训”集锦34482册。在全省率先启动培育创建边境文明村、边境文明小镇、边境文明学校、边境文明集市、边境文明运输线和文明口岸,建成县级以上边境文明村146个、边境文明学校207所、边境“农村文明集市”3个。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程,全市建成全国文明单位6个,全国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县城2个、文明单位101个、文明村48个、文明社区7个、文明小城镇5个。
实施“育人”工程抓创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开学第一课”“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成乡村少年宫65所,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家庭”“思想道德先进青少年”等创建评比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清源”“秋风”“净网”“护苗”和“固边”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营造了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实施“爱心”工程抓创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浓厚氛围。弘扬和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壮大临沧志愿服务队伍,其中团员注册志愿者82000余人,注册比例达70%以上。以学雷锋精神为主线,开展“三·五”学雷锋暨“春暖童心微心愿·助力扶贫送温暖”认领仪式、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六一”“微心愿”慰问“爱心送水助力高考”“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等系列活动,推动志愿精神广泛传播。
实施“宜居”工程抓创建,大力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工程和“七改三清”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完成8县(区)城和孟定新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或修订,镇康县申报国家园林县城,沧源和双江自治县通过云南省园林县城评定;临沧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国家级验收,云县、凤庆县、永德县、耿马自治县申报云南省园林城市。突出抓好城市主要道路、各类公共建筑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做到保护自然景观、延续历史文脉、保持特色风貌宜居宜业宜游,有效助推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