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五双联动”提升精准扶贫成效

刊发时间:2017-05-29 A1版  作者:李 微

  本报讯   (通讯员   李  微)沧源自治县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五双联动”,切实提升精准扶贫成效。
  机关党建与基层党建双联动。大力推行党员联系农户的“1+X”挂钩帮扶机制,发挥党员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全县1560名农村党员与2903户农户结成对子。5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各配1名副处级领导驻乡(镇)督导脱贫攻坚工作,75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干部挂钩帮扶全覆盖。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共争取帮扶资金3267万元。结合“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实行部门挂钩帮扶机制,对所挂村的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等中心工作进行帮扶和指导。
  扶持项目与股份合作双联动。抓住扶贫项目较多的机遇,积极研究把扶持项目转化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股本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多措并举的理念全力推进“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全面消除“空壳村”,全县93个村(社区)100%有股份合作项目,共计137个。全县共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73万元,最多的村达102万元,最少的村2000元,其中,股份合作经济收入达252万元,最多的村达42万元,最少的村1000元。
  党的建设与群团建设双联动。采取“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分享”的党团共建模式,在葫芦小镇挂牌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辐射60余户“两新”组织。以“三个共同”的党团共建模式突出党群服务功能,加强葫芦小镇党团组织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立沧源县葫芦小镇党支部,充分发挥阵地优势、资源优势,实现党群共建,切实提高群团组织工作能力。在功能上向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和服务企业发展延伸,积极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不断满足企业发展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驻地军警与村党组织双联动。抓好边境一线长廊建设,在全县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在党员活动阵地、党员户升挂国旗,实现“寨寨红旗飘”。积极开展“警地联创联建”和“军地共建”活动,下派45名边防民警任村级党建指导员。按照“两个支部一堂课、两个班子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的思路,构建边境大党建格局,实现驻地军警与村党组织“党的生活同过,队伍建设同管,边境安全同守,兴边项目同建,军地互融共同学,民族情谊同心,美丽乡村同创”。
  党员示范与群众致富双联动。深入实施“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通过党费贴息扶持“致富带头人”,以党员+群众“1+X”帮带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产业项目,保证农村党员过得更自信。目前,成立合作社完成注册46个,全县已整合投入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985万元,协调产业发展贷款568.6万元,扶持和培育222个农村党员带头人,带动群众2558户101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75户4310人。

返回
2025年07月06日  第759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五双联动”提升精准扶贫成效

刊发时间:2017-05-29 A1版  作者:李 微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李  微)沧源自治县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五双联动”,切实提升精准扶贫成效。
  机关党建与基层党建双联动。大力推行党员联系农户的“1+X”挂钩帮扶机制,发挥党员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全县1560名农村党员与2903户农户结成对子。5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各配1名副处级领导驻乡(镇)督导脱贫攻坚工作,75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干部挂钩帮扶全覆盖。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共争取帮扶资金3267万元。结合“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实行部门挂钩帮扶机制,对所挂村的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等中心工作进行帮扶和指导。
  扶持项目与股份合作双联动。抓住扶贫项目较多的机遇,积极研究把扶持项目转化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股本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多措并举的理念全力推进“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全面消除“空壳村”,全县93个村(社区)100%有股份合作项目,共计137个。全县共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73万元,最多的村达102万元,最少的村2000元,其中,股份合作经济收入达252万元,最多的村达42万元,最少的村1000元。
  党的建设与群团建设双联动。采取“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分享”的党团共建模式,在葫芦小镇挂牌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辐射60余户“两新”组织。以“三个共同”的党团共建模式突出党群服务功能,加强葫芦小镇党团组织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立沧源县葫芦小镇党支部,充分发挥阵地优势、资源优势,实现党群共建,切实提高群团组织工作能力。在功能上向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和服务企业发展延伸,积极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不断满足企业发展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驻地军警与村党组织双联动。抓好边境一线长廊建设,在全县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在党员活动阵地、党员户升挂国旗,实现“寨寨红旗飘”。积极开展“警地联创联建”和“军地共建”活动,下派45名边防民警任村级党建指导员。按照“两个支部一堂课、两个班子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的思路,构建边境大党建格局,实现驻地军警与村党组织“党的生活同过,队伍建设同管,边境安全同守,兴边项目同建,军地互融共同学,民族情谊同心,美丽乡村同创”。
  党员示范与群众致富双联动。深入实施“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通过党费贴息扶持“致富带头人”,以党员+群众“1+X”帮带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产业项目,保证农村党员过得更自信。目前,成立合作社完成注册46个,全县已整合投入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985万元,协调产业发展贷款568.6万元,扶持和培育222个农村党员带头人,带动群众2558户101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75户43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