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着力提升城市品味
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绿色品牌
临翔区着力提升城市品味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杨中美) 近年来,临翔区在“森林临翔·绿色崛起”的理念下,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品牌、特色城镇化等做起,以提升绿色城市品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全面保护已有林木林地,大兴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工作。目前,全区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83.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53万亩,活力木蓄积量13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36%。
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从农业开始做好绿色保护与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业,把结构调优、产业调强、品种调特、效益调高、生态调美。在工业发展上,临翔区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坚持绿色工业强区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推广低碳技术,深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外向型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工业园区聚集。特色化、高端化,则是临翔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之路。临翔区以服务业现代化为方向,集中打造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体育休闲、会议会展、旅游地产、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紧紧抓住临沧建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和临沧作为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永久举办地的机遇,着力构建更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在“森林临翔”“脱贫攻坚”“美丽家园”“提升人居环境”等工作中,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着力构建更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奋力推动临翔绿色发展。在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2.04平方公里,绿地率34.5%,绿化覆盖率为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4平方米。
按照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发达的森林产业、繁荣的森林文化、合理的森林城镇”四大体系要求,以“森林临翔”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目标,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着力实施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临翔”生态建设工程。加大南汀河水源涵养功能区、大雪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五老山森林旅游功能区、澜沧江流域经济林培育区“五个功能区”的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立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和制度。以城镇面山、交通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边和水源涵养区等特殊生态脆弱区为重点,着力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城乡绿化造林活动,加快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
稳步推进全面保护已有林木林地、大兴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工作。每年进入汛期,全面组织全民大搞义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美化家园活动,在全区营造出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养绿的浓厚氛围。2016年以来,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全区按照林业“十三五”规划要求,结合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在植绿护绿中细化任务分解,精心做出造林作业设计,每年按计划面积推进增绿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完善“森林临翔”建设保障制度,加大污染治理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提供坚强保障。
经过不断努力,临翔城区绿色品位不断提升,“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步伐不断加快,“绿色化”逐渐成为全区各族群众的共识,人们逐渐用“绿色化”来推动生产、经营生活,置身临翔便能享受勃勃的绿色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