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开辟脱贫攻坚新路径
上级点 自己找 群众提 部门帮
凤庆县开辟脱贫攻坚新路径
本报讯 (通讯员 庄文勤) 连日来,凤庆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走访座谈,采取上级点、自己找、群众提、部门帮的方式,查找全县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六项措施抓整改促攻坚。
围绕精准识别抓整改。抓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突出重点,倾力打造好“1+1”精准示范点建设,即:县级选择一个贫困乡(镇)和每个乡(镇)选择一个贫困村、一个非贫困村总结经验后,逐步做到户、村、乡、县全面精准,以点带面,务求精准。在全县范围精准扫描每一户农户,进一步摸清漏评、错评等不精准对象,对核查出的四类人员,先由乡(镇)做好纸质登记备案,待动态调整时坚决予以剔除,对档外边缘户、临界户、2014年脱贫后可能返贫的贫困户做好纸质备案,同等扶持,确保“最穷农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努力做到“档外”不存在漏评人口、“档内”不存在错评人口,实现“一个贫困人口也不落下”的目标。
围绕精准退出抓整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按照省、市贫困退出“6965”标准,强化精准退出,严格退出程序,严禁数字脱贫,应识尽识、应进则进、应扶则扶,着力降低漏退率、错退率,提高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把牢贫困退出关口,确保扶真贫、真脱贫。
围绕精准施策抓整改。多方整合资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对有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贫困群众的致富意愿、劳动能力的实际,有针对地制定帮扶政策和措施,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收入。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实际,探索以产业扶贫资金、土地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分红,带动贫困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确保稳定脱贫。针对因病、因残、因教育等致贫的贫困群众,通过落实国家相关保障政策,确保这部分贫困群众收入年年有增加。对住房达不到标准的,实行差异化奖补政策和拆旧建新、维修加固、易地搬迁、政府代建4种建房模式,全力消除危房,确保每一户都有安全稳固住房。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抓整改。锁定符合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98户2652人,人均住房建设面积超过25平方米的对象中,1人户、2人户共有105户193人,以亲属共建消化为主;3人户178户,以平台公司以承担未脱贫期贷款共有产权消化为主;4人及以上户共有401户1874人,以应奖补资金冲抵部分贷款后,再以平台公司共有产权消化超标面积。按分类办法由项目乡(镇)对具体建房户宣传落实,并签订补充协议。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建房户迁入新居后,组织建房户拆除旧房,将腾退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
围绕安居建设抓整改。通过拉网式无死角排查,切实澄清辖区危房情况、贫困户危房情况、“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情况和无房户情况,全县共有未解决住房的“四类对象”3335户。对危房户、无房户、长期外出户、失联户、不愿回户口所在地建房户,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完善好相关痕迹资料,并结合现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政策规定,积极引导其实施好安居房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安居房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住房安全稳固。
围绕资金管理使用抓整改。规范资金计划下达、拨付、报账、支出程序,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坚决杜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滞留问题,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委托云南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全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精准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了解,通过深入查、认真找,查出错评157户648人;漏评333户900人。错退697户 2164人。对象不符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六类地区标准的 265 户 1022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负债建房541 户,发放建房贷款 3090万元;新建住房超面积514户1829 人;建新不拆旧938 户3570 人;扩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适用范围涉及1157户458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