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应注重自己的形象

刊发时间:2017-06-05 A3版  作者:王应良

  在中国,记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普遍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爱戴。然而,在普遍受人尊重的前提下,部分采访对象时时也在考察、掂量记者的综合能力:去采访的记者是否按党的政策办事,脚踏实地地采访,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经验、问题、要求和意见;记者的学识丰富不丰富,特别是新闻业务能力如何,能否写好这一类题材的文章;个人的品行如何,名声如何,报道社会效果会怎样;记者在报社负责哪方面的报道,地位如何,写的文章能否被编辑及时采用,是随便处理还是突出刊登等。若记者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又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必然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是记者写文章前第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常说,三分采访七分写作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认真采访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可以说采访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采访是一种涉及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平等交往交谈的活动。采访,特别是对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突发重大事件的采访,记者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思想上要有紧迫感。当然,心里也不必过分紧张,采访现场不敢直视领导和事件。而是说,记者要认真对待,切忌一切无所谓。
  形象,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职业能力素质、新闻从业道德、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提高自己的记者形象,不能靠瞎编乱造,胡吹一通,而要靠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那么,就如何注重自己记者的形象,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的细节。
  记者要认真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采访前,尽可能通过本单位的其他人、材料、网络等,收集和熟悉好采访对象,特别是与报道对象有关的一切资料;熟悉有关采访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的知识,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多方了解新闻传播媒介对你所要报道的对象已在哪些媒体报道过,侧重点又有哪些,绝不走别人的老路子。一定要另辟蹊径,找准切入点、新的角度,写出让读者欣然接受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另,在尊重采访对象隐私的前提下,能多少了解一些采访对象的平时生活习性和家庭生活等,使采访提问更具有针对性,以便取得采访者的信任,为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穿戴力求庄重大方,谈吐彬彬有礼。采访时记者的穿着还是应注重细节,穿戴要因采访对方而异。到农村采访山区百姓,大可不必穿正装。采访女同志,更值得注意的是,切忌不要去问采访对象一些与采访内容无关的内容,以免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致使整个采访过程中间“流产”。
  要尊重对方,不要勉为其难。要学会换位思考,切忌以我为圆心,让采访对象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采访前,应预约时间、地点。如采访对象因种种原因抽不出时间接受采访,只能利用每个休息时间交谈时,记者就要主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采访。采访中一定要守时。约好几点到就几点到,记者最好是提前10分钟到,以示对采访对象的尊重。要切记,自己即使是特殊情况迟到,对准时到场的采访对象来说,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要精心准备,全力以赴。记者采访前,诸如笔、采访本、录音笔、照相机等相应工具要一一备齐,不要刚开始采访,就出现笔不出墨水,录音笔、照相机电池干了的情况发生,这样会使采访对象极为愤恨。采访时,要全神贯注。在采访对象谈话偏离内容时,要友善提醒引导,使其言归正传,绝不能以恶劣态度指正他人的谈话。
  记者要找准提的问题,突出重点。记者要善于提问、技巧提问。记者提的问题要提采访对象耳熟能详的事,能回答得上来的问题,提的问题要有价值,要突出重点,问得恰如其分,且问得有分量,要留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回忆。这样,他谈问题就会入木三分,从而达到采访的最佳效果。
  记者要有良好的常态。采访前后,要与人友善、活泼开朗健谈,千万不要失态。对方谈出的内容,即使自己不需要、也不能当着他人的面粗暴斥责,而是要循循善诱,求同存异,尊重他人。 更不要出现对采访对象进行吃拿卡要的现象发生。若出现这样的现象,严重地违背了记者的职业道德,自己也将被逐出记者的行列。
  总之,记者注重自己的形象是记者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只有注重了自己的形象,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记者、有良知的记者,才能完成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59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记者应注重自己的形象

刊发时间:2017-06-05 A3版  作者:王应良 【字体:大 中 小】

  在中国,记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普遍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爱戴。然而,在普遍受人尊重的前提下,部分采访对象时时也在考察、掂量记者的综合能力:去采访的记者是否按党的政策办事,脚踏实地地采访,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经验、问题、要求和意见;记者的学识丰富不丰富,特别是新闻业务能力如何,能否写好这一类题材的文章;个人的品行如何,名声如何,报道社会效果会怎样;记者在报社负责哪方面的报道,地位如何,写的文章能否被编辑及时采用,是随便处理还是突出刊登等。若记者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又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必然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是记者写文章前第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常说,三分采访七分写作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认真采访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可以说采访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采访是一种涉及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平等交往交谈的活动。采访,特别是对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突发重大事件的采访,记者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思想上要有紧迫感。当然,心里也不必过分紧张,采访现场不敢直视领导和事件。而是说,记者要认真对待,切忌一切无所谓。
  形象,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职业能力素质、新闻从业道德、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提高自己的记者形象,不能靠瞎编乱造,胡吹一通,而要靠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那么,就如何注重自己记者的形象,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的细节。
  记者要认真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采访前,尽可能通过本单位的其他人、材料、网络等,收集和熟悉好采访对象,特别是与报道对象有关的一切资料;熟悉有关采访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的知识,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多方了解新闻传播媒介对你所要报道的对象已在哪些媒体报道过,侧重点又有哪些,绝不走别人的老路子。一定要另辟蹊径,找准切入点、新的角度,写出让读者欣然接受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另,在尊重采访对象隐私的前提下,能多少了解一些采访对象的平时生活习性和家庭生活等,使采访提问更具有针对性,以便取得采访者的信任,为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穿戴力求庄重大方,谈吐彬彬有礼。采访时记者的穿着还是应注重细节,穿戴要因采访对方而异。到农村采访山区百姓,大可不必穿正装。采访女同志,更值得注意的是,切忌不要去问采访对象一些与采访内容无关的内容,以免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致使整个采访过程中间“流产”。
  要尊重对方,不要勉为其难。要学会换位思考,切忌以我为圆心,让采访对象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采访前,应预约时间、地点。如采访对象因种种原因抽不出时间接受采访,只能利用每个休息时间交谈时,记者就要主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采访。采访中一定要守时。约好几点到就几点到,记者最好是提前10分钟到,以示对采访对象的尊重。要切记,自己即使是特殊情况迟到,对准时到场的采访对象来说,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要精心准备,全力以赴。记者采访前,诸如笔、采访本、录音笔、照相机等相应工具要一一备齐,不要刚开始采访,就出现笔不出墨水,录音笔、照相机电池干了的情况发生,这样会使采访对象极为愤恨。采访时,要全神贯注。在采访对象谈话偏离内容时,要友善提醒引导,使其言归正传,绝不能以恶劣态度指正他人的谈话。
  记者要找准提的问题,突出重点。记者要善于提问、技巧提问。记者提的问题要提采访对象耳熟能详的事,能回答得上来的问题,提的问题要有价值,要突出重点,问得恰如其分,且问得有分量,要留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回忆。这样,他谈问题就会入木三分,从而达到采访的最佳效果。
  记者要有良好的常态。采访前后,要与人友善、活泼开朗健谈,千万不要失态。对方谈出的内容,即使自己不需要、也不能当着他人的面粗暴斥责,而是要循循善诱,求同存异,尊重他人。 更不要出现对采访对象进行吃拿卡要的现象发生。若出现这样的现象,严重地违背了记者的职业道德,自己也将被逐出记者的行列。
  总之,记者注重自己的形象是记者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只有注重了自己的形象,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记者、有良知的记者,才能完成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